“妈妈,求你别打了”,打孩子的行为令人发指,当心“虐待轮回”

作者:贝贝豆育儿学堂 11-29阅读:3462次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中国传统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不打不成材,很多80、90一代小时候都遭受过父母的暴力对待,没少挨揍。

很多人都说,小时候被暴揍的孩子,长大了肯定舍不得大自家孩子,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妈妈,求你别打了”,无声的反馈“杀伤力”更大

记得之前看过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小女孩被妈妈频频殴打,恰巧家中装有监控,而这一切都被监控记录了下来。

孩子好端端坐着,妈妈不知哪看不顺眼,拿起笤帚就猛抽孩子。

或许是因为作业没写好,暴脾气的妈妈一把把孩子从凳子上推到了地上,而柔弱的小女孩不吭不响的再次坐了了回去。

视频的内容很多,总之孩子在家中受尽欺负,却从未见孩子有过求饶或是眼泪,或许挨揍早已成为她日常生活里的“家常便饭”,挨得多了,自然也就习惯了。

或许孩子小时候也曾经呼喊求救过:“妈妈,求你别打了”,可能换不来任何效果,所以孩子放弃了,独自忍受。这种“无声反馈”杀伤力更大。

不可想象小小年纪遭受这样的虐待孩子能长成什么样,妈妈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也别指望孩子能有出息,毕竟受伤的心灵很难变得坚毅,只会变得柔弱不堪。

研究表明,打孩子的行为具有遗传性,当心“虐待轮回”

有研究表明,70%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暴力倾向。并非他们想要这样选择,而是从小的遭遇导致他们被迫的无奈选择。

遭受虐待的孩子,宁愿当天堂的罪人,也不愿做地狱的天使

这句话很讽刺地表明了孩子心中所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爱自己”的父母,总会无端打骂他们。

这个过程构成了所谓的代代相传的“虐待轮回”,无法走出童年阴影的他们,在对待下一代养育的过程中,也会不可控的释放自己的怒意。

有一种伤,是父母给的,一生难褪

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回首童年会不假思索地就会想起父母的打骂,这些痛苦的记忆充斥在脑海,萦绕心头难以忘怀。

他们会变得较胆小,怯弱,看到陌生人时,会不自觉地往后退,往里缩,会产生严重自卑感,因为经常挨打,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都比别人差,开始失去了自信心。

总之孩子一生都被阴影笼罩,很难自我走出,生活一团乱麻,难有作为。

“打了就像没打”,其实孩子的这种反馈是“求救信号”

就像上文案例中的小女孩一样,对妈妈的殴打早已“熟悉”,打了就像没打。

生孩中也有很多孩子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妈妈因为犯错打了孩子,孩子反而没什么反馈,不哭不闹,甚至情绪波动也没多大。

其实这种表现最危险,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希望妈妈适当换种方式对待自己,比如谈心,比如沟通。

但很多妈妈错误理解信号,觉得“没反应”是下手不够重的原因,父母开始“打骂上瘾”变得不可救药,毁了孩子且不自知。

打孩子的行为令人发指,众人唯恐避之,希望你不是这种家长,希望孩子不受责骂、虐待。

宝妈们,你们有过打孩子的行为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