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3种父母,最容易让子女滋生自卑

作者:第一心理 03-26阅读:5052次

许多成年人的拘谨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时代。

因为如果儿童的拘谨在小时候无法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善于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

自卑的孩子,不管自己多优秀,都不敢抬头正视别人,心里总有一句话对自己说"我不行",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痛苦,心底给予自己的都是贬低性的评价。

在机会面前,他们总会退缩,甚至面对自己擅长的项目,他们也不敢表现。

这样的孩子,在心灵深处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总是表现出不愿意探索,对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的行为,而家长却会把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这么自卑呢?

在孩子人格的完善方面,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的因素起着作用。

其中,发挥作用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家庭因素。

孩子会在有自主意识的时候开始通过学习和模仿的方式发展自己。

最先模仿的对象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很多家庭的孩子会出现说话语气、行为习惯、一些小动作与父母极为相似的情况。

这样的父母,最容易让子女滋生自卑:

习惯性否定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和A交谈时否定A的观点,然后又在与B的交谈中赞同A的观点同时否定B的观点。

这样的人就是习惯性否定,一定要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甚至知识加以否定补充修正,来凸显自己的优越。

这样的与人交往方式若代入家庭教育中,就容易对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持续否定。

父母无法证伪,孩子也同样无法证实,但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是自己的后代,加上年龄经验的限制,孩子不如自己的想法就愈发深刻,经常否定孩子来彰显自己家长的地位的做法,似乎成了维系父子母子这种上与下关系的唯一方法。

父母认为孩子做不到的事就直接说孩子做不到。孩子成绩不好,就否定孩子的智力。孩子手忙脚乱,就否定孩子无法离开自己独立生存。

这种有意无意的否定经常伤害孩子,从而留下了伤疤。孩子做事情之前就会想到父母的那句“你不行”,如果父母都不支持自己,那还有谁可以支持自己呢?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心理逐渐加重

喜欢炫耀攀比

这种攀比,不是通过劳动、学习后成果的比较,而是通过物质的比较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这种行为的根源本身就是一种自卑。

因为自己身无所长,既没有傲视群雄的技能,也没有充盈内心的知识,只有物质上的高人一等才能得到一丝心理的安慰。

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希望了,就把资源都押在自己孩子身上,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而且总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的地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

“你看谁谁谁”这是孩子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

最开始孩子只是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久了也会开始忽略人的独立性和多样性,无论何事都要来比一比,按照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这种比法下来,处处不如人。

这种被动的自卑还会给人带来焦虑,仇恨的情绪。

喜欢哭穷

过度地节俭和哭穷是父母最不该做的事,尤其是对孩子最不该做的事。

虽然金钱教育是俗气的,但金钱确实能给人带来底气,富贵人家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自信且骄傲的。

面对孩子的消费欲望时,向孩子“哭穷”是父母常用的手段之一。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会让孩子给自己贴上自己就是穷人的标签,好的东西,贵的东西都是他不配拥有的东西。

结果则是要么孩子崇尚拜金主义,认为金钱就是一切,要么就是变得极端自卑,把自己也归于“下等”的一方。

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让孩子既不会因为富有而变得优越,也不会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正确认识自己,看清金钱与万物的关系。

很多小的事情,都会对心理不成熟的孩子产生巨大影响。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发现正视自己的人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才能培养出阳光积极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