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情緒中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急于和处在情绪中的人讲道理也是徒劳无功的。情绪来了又会去的,我要接纳孩子对我的不满的负面情绪,让彼此情绪都缓一缓。
01
故事
不要只关心我的肚子,请关心我的心情
“妈妈,今天我都饿死了,我们老师好唠叨,延迟下课了,我都没有吃到午饭……”
“啊?那怎么行呢?那你赶紧去买点吃的啊。”
“好啦,我不跟你说了!”啪的一声,女儿把电话挂了……我纳闷了:我不是一直在关心她有没有吃饭吗?怎么她不领情还生气地把电话挂了呢?
评析误区、解决办法:
传统的父母,总是关注孩子是否穿暖吃饱。殊不知,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孩子最关心自己的情绪是否被关注,做父母的要善于将孩子的言语解码,了解言语背后隐藏的情绪。
女儿都这么大了,肚子饿自然知道吃。之前,她给我打电话只是需要向我倾诉老师唠叨拖堂。我却出于妈妈的惯性,没有关注她的情绪,更担心她的身体,关心她有没有吃饱。于是我便给出建议。女儿感觉鸡同鸭讲,无法继续话题,交流中断。
想到这里,我把电话拨过去:“崽崽,你们老师没有按时下课?”(我澄清、反馈接收到的信息)
“是啊,打铃了还在喋喋不休地说呢……”(女儿被理解了,有了继续倾诉的欲望)
“是让人难以接受”(我共情)。
“嗯”(女儿感觉被接纳,情绪平静下来)。
02
故事
让我慢慢体会消极情绪,“弯路”也是我的人生
刚进入初中名校的女儿在期中考试失利后每天都要打几个电话给我,情绪非常低落,还说不想读书了……
我满脑子都是想着刚满12岁的她小小的心正在承受对她来说无比巨大的压力,我多想给她分担一点啊……左思右想,我突然想起女儿说起最喜欢数学老师的幽默、和善,我何不发个短信求助他?
傍晚,在我们约定的时间,等来了女儿的电话。一接电话,女儿劈头盖脸地质问:“妈妈!你都跟我们数学老师发什么信息啦!……你还和谁发了?……我不想和你说话了!……”
虽然我很想和女儿多说几句,可是,她还是挂掉了电话……我又第一时间跑到学校,在安慰她的同时也质问她的冲动……
评析误区、解决办法:
慢慢的,我静下来,我跟自己对话。我上午发信息给数学老师表面上是关心女儿、为了满足女儿,实际上还是我自己有不安全感,有一定的控制欲吧?我替孩子安排各种道路,或者想尽量缩减她“不愉快”的“弯路”,是不是另一种“拔苗助长”?而且已经弄巧成拙了?
另外,我一面告诫她考试失利要忍耐,沉下心继续努力,我自己却急匆匆赶过去,想马上处理自己的不安不满的情绪。我自己都无法忍耐,想得到即时的满足,又如何教育她忍耐?是不是我希望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
另外,人在情緒中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急于和处在情绪中的人讲道理也是徒劳无功的。情绪来了又会去的,我要接纳孩子对我的不满的负面情绪,让彼此情绪都缓一缓。
03
故事
我虽然小,但是有辨别能力,让我自己做出选择吧
几周前临上学时,女儿说:“你说我是带手机呢,还是不带?”
我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其实我内心是不想她带手机去学校的。
“带呢,给你打电话方便。”女儿慢条斯理地说,“不带,因为学校不允许,生活老师已经发现过我一次……”
她自言自语后又几次追问我:“你说我是带手机呢?还是不带?”
我看她难以抉择,就说:“你很想带?但是也想我同意你带?”
“是的,我就是想你高高兴兴同意我带……”聪明敏感的她看到我说出了她的想法,很开心。
看着她装手机和充电宝进书包,我心里有点隐隐担心。
但是,我没有说出我的担心。
最近这几周,她上学去了,手机却静静地躺在她的书桌上……
评析误区、解决办法:
假设,她第一次问我,我就断然否定,结果是有可能她会听我的话,但是她带手机的这个需求就会没有被满足,一直压抑。有可能她强烈要求带,那么母女会不欢而散……
当父母用权威强迫一个孩子去做某事时,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和自我责任感的机会。我们做父母的不要那么焦虑担心,要学会稍微放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带手机,让孩子自己走过带手机的日子,然后自觉自律自愿不带手机。
大而言之,人生的每一段路都必须由自己走过,无论你如何描绘此路是如何的美好,彼路是如何的凶险,那都是你的感受……所有的路,只有孩子亲自选择、走过,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人生路。
04
故事
谢谢父母让我自己解决问题
女儿寄宿去了,第一周回来很郁闷,说和临床的谢同学最开始关系很好,一起聊天,后来不知为什么越来越不开心,她睡觉就把腿架过来,害得自己睡不着……
我理解她的郁闷,鼓励她尝试改善与同学的关系。第二周女儿又打电话来,说起不愉快的点点滴滴,情绪非常激动,还说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没有责怪女儿过激的言语。我说:“不管怎么样,妈妈都是和你在一起的,会一直支持你,也会想办法帮你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我们周末回家再说吧……”
周末了,娘俩躺在沙发上开始絮絮叨叨地聊起此事。“妈妈想听听,你为了改善关系做了什么努力……”“我找她谈话——我承认了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讲了她让我不舒服的地方。我说我希望我们和好如初。她也说了她对我的意见。但是第二天,我们又因为窗户闹得不可开交。她要关,我要开。她一关,我就起身去开……哼,我离窗户近,她搞不赢我。”女儿愤怒中又有一些得意。
评析误区、解决办法:
孩子这些问题就像人的一次感冒发烧,不要轻易吃药打针,要靠休息、调动自己能量战胜疾病。父母出手相助如同吃药打针,也许很快击退病菌,但是,以后每一次病菌来了,都需要外援,因为本身的肌体没有成功的经验……
亲子沟通时有冲突非常正常。有时候,父母的愿望和孩子的愿望是不一致的。服从父母,孩子内心有抗拒、不满;迁就孩子,父母内心也会不高兴,积累对孩子的不满情绪。和孩子商谈、决定事务,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能够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只有被尊重的自主的孩子才是有动力的孩子。
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