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多半要面临这3种结局,家长别不在意

作者:莎妈育儿 05-07阅读:1590次

“打孩子”在众多父母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尤其是在爷爷奶奶眼中,主张孩子犯错误,就是该打,认为“黄荆条下出好人、不打不骂孩子不会成才”。


前两天,带着孩子去婆婆家玩,吃过晚饭后闲来无事,一家人便去逛超市。刚进超市不久,就看见一位爷爷在打自己的孙女,原因是:5岁左右的孙女不小心将货架上橘子罐头碰倒,在地上摔碎了。而爷爷看见地上的碎罐头,反手就是一巴掌,将孙女打的鼻血狂流。


超市工作人员见状,赶紧过来劝阻,爷爷却怒吼道:“让她到处乱摸,不打她不长记性”。一位宝妈生气的对爷爷说道:“你是孩子的亲爷爷吗?怎么下手这么狠呢?”“管你什么事,不听话就该打”爷爷怒气冲冲的吼道。


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


很多对孩子要求“严格”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就会理直气壮的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美其名曰“不打不成器”。殊不知,这样的“棍棒”教育,常常会给孩子内心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比如影响孩子的智商。据美国儿童专家研究表明: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逃不过这3种结局。


01、经常挨打的孩子智商低

一项研究表明:经常挨打、挨骂的孩子,智商会比其他孩子低。美国儿童研究专家曾针对“挨打”与“不挨打”的孩子,进行了智力测验,结果发现: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


究其原因追溯,极少挨打的孩子犯了错,父母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与孩子沟通交谈,给他们讲道理,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后果及应该怎么做。这种语言上的亲子互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而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不打孩子不成器”的思想在父母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主观认为跟孩子交谈是费时间且不管用,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打孩子。殊不知,“不打孩子不成器”不仅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一味的打孩子,不与孩子沟通,还会阻碍孩子的认知能力。


经常挨打的孩子,不是形成好斗的心理,就是爱逃避,这种心理会严重冲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不好,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


02、经常挨打的孩子易犯罪

很多脾气急躁的父母,面对犯错的孩子,常常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打孩子一顿。而孩子在挨打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与反抗情绪。当孩子长大有力量后,就容易将这种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经常打别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犯罪。

堂哥从小就调皮,而叔叔脾气又不好,面对调皮的堂哥,总是爱用“拳头”解决问题。在家受爸爸打的堂哥,在学校就爱去打同学,经常就把同学打的鼻血直流,几乎每周都要请家长,老师也很是无奈,而堂哥也成为学习有名的“校霸”。

后来初中未毕业的堂哥就辍学去“混社会”,社会没“混好”,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在动手的时候,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却有极重大的影响”。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可塑性与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颇大。倘若父母遇事爱用“暴力”解决,那么孩子也会有这种想法。

同时,很多电视、电影中的暴力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攻击性产生影响。堂哥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打架斗殴性质的电影。总而言之,为了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积极的与孩子交谈,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孩子。


03、经常挨打的孩子易导致心理创伤

很多父母信奉“棍棒教育”,打着“为孩子好”或“不打不成器”的旗号,轻者对孩子大声吼叫,重者棍棒伺候。殊不知,打骂从来都不是爱孩子的表现,而是一种教育上的懒惰。打骂不仅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还容易导致自卑、懦弱、孤独的心理,让孩子一生都备受“拳头”的困扰。


欣欣爸爸脾气暴躁,嗜酒如命,每次喝醉酒后就会发酒疯,以打欣欣出气。那时的欣欣非常痛恨父亲,做梦都想逃离这个家,如今欣欣虽然逃离了家,远离的父亲,但父亲给她造成的伤害却困扰她一辈子。

用欣欣的话说,总能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爸爸的影子,知道不好却改不掉。爸爸的“拳头”带给自己的伤害,就像一根针一样扎进了自己的心口,自己对爸爸最深的记忆,就是“拳头”。

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偏差,比如说谎、懦弱、孤独、固执、粗暴等。


美国儿科学会也发布声明:成年人对儿童任何形式的体罚、吼叫或羞辱,在短期内对儿童行为的管理效果最差,长期则无效。研究表明,体罚与儿童的负面行为、认知、社会心理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当孩子犯错时,负面应该怎样惩罚孩子好呢?

当孩子犯错时,作为父母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但惩罚不等于体罚,不是简单粗暴的打一顿,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前提下进行。


①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选择“冷处理”的方式。小杰妈就非常爱用“冷处理”的方式来“惩罚”孩子,当小杰哭闹时,妈妈会评估他困难的原因,若无理,就会任由他哭闹,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一般10来分钟,孩子看到自己的哭闹没有吸引妈妈的关注时,他就会选择放弃。几次之后,孩子便不会无理哭闹。因此,父母可以学习小杰妈妈的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②避免当众处罚,给孩子留尊严

倘若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后,父母最好不要当众批评,甚至惩罚孩子。应及时带孩子回家,回家后再对其进行教育,或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一天不准看电视、取消外出计划、罚孩子洗一顿碗等。


③计时隔离

曾在一档亲子综艺节目中,看过这样一幕:当明星的孩子吃饭不认真,将饭菜故意倒在地上,而这位明星妈妈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将孩子抱进卧室,关上门,让他独自呆了2分钟。

2分钟后,妈妈将他抱出来,再对其进行了说服教育,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希望他以后要改正。

当时看到这一幕时,就对这位明星妈妈的惩罚教育非常赞同。当孩子犯错时,将孩子“计时”隔离,会暗示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被大家接受的。再者让孩子暂时离开,也可以缓解大人与孩子的紧张气氛,让孩子能够冷静的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耐心的教育孩子。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母应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孩子。应该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原因及后果,教育孩子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