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研究:太活跃的孩子,长大后注意力不高,很难有好成绩

作者:贝贝豆育儿学堂 10-27阅读:4810次

一张卷子孩子哼哼唧唧地写了一天,只不过写了1/3,你是妈妈你会不会生气?

闺蜜周末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算是见识到了这样的孩子到底有多折磨人:写之前就哼哼唧唧地不愿意写,写了还不到5分钟就又开始喊着自己要吃东西,一块橡皮都能玩上大半天。一天下来只完成了卷子的1/3。

闺蜜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她的眼中,自家宝宝明明看起来很聪明,做起事来也很机灵,为什么这股“聪明劲”总是用不到学习上。

这并不是闺蜜一家的现象,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家的宝宝明明很机灵,看起来很聪明,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用不到学习上,反而是那些看着“笨笨”的孩子,考试总是能名列前茅。

实际上,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孩子的这种聪明其实很“廉价”,这并不是真聪明,而是“假聪明”。

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测试”:越活跃的孩子,最后越难取得好成绩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沃特·米歇尔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实验:棉花糖测试。这个经典的实验表明,那些活跃的,平时看起来有“聪明标志”的孩子,其实自我控制能力越低,最后越难取得成就。

实验人员让小朋友帮忙看着眼前的棉花糖五分钟,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还有更好的奖励。研究人员随即离去,观察这些宝宝的表现。

他们发现:那些机灵活泼,看起来很聪明的孩子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吃掉了面前的棉花糖。反而是那些看起来“笨笨”的孩子,宁可给自己找点别的事干,也不想动桌上的棉花糖。

在实验结束的14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的发展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当初性格活跃,眼睛滴溜溜转的孩子,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个人能力都比不上那些不活跃的孩子

而这一点在李玫瑾老师那里也得到了验证,李玫瑾在一次讲座中指出:

从小表现得更机灵,更活泼的孩子,往往长大很难取得好成绩,他们的心思太活泛了,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种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家长可千万不要被这种“假聪明”给骗了。

李玫瑾老师专门提出了一个关键性名词:注意力,也就是专注力。

一般来说,那些越是活泼的孩子,越很难将自己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这些活泼的孩子眼中,学习远远不如一块橡皮带来的快乐值高。相反,那些老实巴交的孩子反而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冷板凳,不会像活泼孩子那样的三心二意。

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和李玫瑾老师都认为:孩子将来是不是学习的料,不能看性格上或不活跃,而是要看孩子有没有较高的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发育的关键期在0~6岁,一旦错过就很难补回来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这句建议其实正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现在有很多父母并不懂得怎么给抓住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时期,最后追悔莫及。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意识从出生后两个月就已经开始萌芽,父母最好从专注力的萌芽时期,就注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1)0~2岁专注力培养的启蒙期

宝宝在这个阶段的专注力已经出现了萌芽,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宝宝生理发育的限制,这个阶段宝宝的专注力集中时间很有限:

  • 1岁以下的宝宝不超过15秒。

  • 1~2岁的宝宝专注时间约为5~7分钟。

所以父母不要着急,主要以引导为主:

父母可以给宝宝展示一些新鲜的小玩具,联系宝宝的执着度,同时引导宝宝观察物体的移动,让宝宝的注意力时间慢慢加长。

2)2~6岁专注力的发育期

这个时候宝宝专注的时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父母要灵活掌握这段时间宝宝的表现,避免打断正在专注的宝宝。

●宝宝既可以专注游戏也能专注看书:父母不要养成固定的思维,认为宝宝只有看书,提前教育才是专注,专心玩耍同样是专注的重要过程。

●不要打断孩子:宝宝专注的时间并不长,父母可以耐心地等等正在专注中的孩子,不要不分时机地用关心打断孩子。

●舍得给孩子独处的空间:父母不妨给专注的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让孩子放心地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