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劝你守住钱包,不要轻易踩坑

作者:育儿小奶妈 12-11阅读:535次

导读:

所有有孩子的人都关注过“专注力”这个词,无论孩子坐不住、开小差、还是马虎、不认真听讲,似乎都能跟专注力挂钩。

家长意识的提高,这是好事儿,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过分注重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来说或许会是一场灾难。

现在社会最不缺乏的就是贩卖焦虑,几个月孩子的早教课程就打出培养和提升注意力之类的旗号。一两岁甚至三四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难道不是正常现象吗?

如果您已经被误导,正在为培养专注力而焦虑,请记住:孩子天生需具有专注力,根本不需要培养,只要你不轻易打扰孩子,不把他的专注力破坏掉,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提升专注力这件事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营销骗局,孩子的专注力不需要去提升,就像没有生病的人不需要吃药一样

专注力是人类做一件事情所坚持的时间长短以及深入程度,是一种持续且坚持的状态。

家长关注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读书和学习这件事上。其实,小婴儿专心的吃手,七八个月的孩子用小手到处乱抠,长大玩泥巴、抓沙子、玩玩具等,凡是集中注意力在进行的事情都是专注。

所以,想观察孩子的专注力如何,不能只关注你想让他做的事情上,而应该观察孩子想做的事情是否能够保持专注。

如果一个孩子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慢慢的培养起意志品质,同时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到上学时会少操心很多。

有句俗语叫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如果一个小和尚坐在那里念经10个小时,但是他并没有像老和尚那样入禅定,而是心鹜八极,神游万仞,那这个小和尚是专注呢?还是不专注呢?

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规定孩子不写完作业不允许玩儿,可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写的作业却寥寥无几。孩子确实听话,应父母要求,他乖乖在书桌前坐着,却毫无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完成任务,只能放空自己来满足家长专注的要求。

当没有自主性,却被强迫做一件事情,孩子要么反抗、要么神游,别无他选。有意思的是,虽然专注力很难靠训练提升,但是走神却很容易被训练只要你持续不断的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儿,就可以实现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年纪,父母就不断地强行安排孩子的时间,孩子没有太多自己自由玩耍和探索的机会,孩子就会失去选择权,无法培养出自己掌控时间的能力,过多的任务会让孩子习惯性走神儿,然后用磨蹭来发出无声的抗议。

下面列举几个我们无意中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例子:

  • 孩子正玩得开心,一会儿过去递水,一会儿过去送水果;
  • 孩子玩玩具,你总喜欢告诉他应该怎样摆放;
  • 孩子做的事情让成人无法容忍,比如说很脏或者让父母感到不安全时,你总是毫不犹豫的上去制止他,甚至大声呵斥;
  • 给孩子读书时,喜欢会创造一些情境或者问题互动,缺乏完整的阅读体验......

以上是养育孩子过程中非常常见的几种现象,尤其是老人看孩子,很多时候孩子没有独处的机会。

其实,孩子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来进行探索和思考,他们在自由“工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关联,并锻炼出掌控时间的能力,在该集中注意力时,集中精力完成感兴趣的任务。

有句老话叫做“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这个观念本身就很可怕,媒体有时候也会进行误导。孩子安静的时候,恰恰是他们形成专注力,找到自我的好时机

Ada 4岁时,我曾经带她去参加过一个英语机构的试听,整个英语课堂上老师非常卖力,又说又唱又跳,感觉那不像一堂英语课,更像一堂表演课。不知道别的家长什么感觉,我当时试听完觉得内心十分浮躁,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即使孩子学会了一些英语知识,她的专注力也会被消耗。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兴趣才是让他保持专注的源动力,只有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保证真正的专注。

与其抱怨孩子没有专注力,不如仔细研究一下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的兴趣。

专注力和意志力也是息息相关的,除了不要随便打扰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至关重要,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等等。

还要注意一点,孩子小时候注意力是非常发散的,很容易随着新鲜事物而转移,正是由于这种吸收性心智,才会让孩子以爆发式的速度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会由广而浅,逐步发展为集中而有深度。

所以低年龄孩子的优势就是发散式注意,当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更深入的学习时,注意力就会产生变化,不需要提前进行训练。

【包麻麻总结】

孩子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不会只发展一种能力,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协同发展。作为家长,我们执着的不应该只是专注力本身,而是帮助孩子发展起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独立能力,意志力等等,当孩子能够独立的做更多的事情,而不依赖父母时,他们就会为自己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育儿路上,伴你前行,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