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玩游戏骨折,家长要求十位同伴判赔共一万!你怎么看?

作者:父母堂 06-30阅读:5574次

小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一不小心划破一道口子,撞出一道淤青还算是小事;但如果孩子玩耍时摔倒、磕碰,导致骨折甚至更严重的伤害时,爸妈们还会淡定地帮自家宝贝处理好伤口,然后说没事吗?如果和孩子一起玩耍时同伴受伤了,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新闻回放:男孩学校玩游戏骨折,同玩10个同学被判共赔1万元

(新闻来源:成都商报,网易新闻)

2016年4月8日,四川攀枝花盐边县的一位8岁学生小成在做完课间操后,与其他10名同学玩“逮猫猫”游戏,在追逐的过程中,由于他跑得快,在接近宿舍处的外墙时,伸出右手触在墙上,导致右尺桡骨骨折。

事发后,小成父母认为学校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玩危险游戏,而和小成一起玩的孩子也应该为小成的骨折负责,因为多次调解无果,小成的父母将10名参与游戏的同学及所属的学校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4万多元。

法院审理后,判决学校和参与游戏的10名学生都无责任,但是鉴于与原告共同玩游戏的过程中,原告受到损害,酌情由10名学生对原告的损失各给予1000元的补偿,补偿款由10名学生的监护人承担。

受伤孩子家长,除了讨公道,你该负什么责?

其实,当爸妈的都知道,3岁以内的孩子往往处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看和保护下,所以与同伴一起出现伤害事故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3岁后的孩子已经融入集体生活,他们活泼好动,喜欢与同伴玩耍,这原本是件好事,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常常一高兴做什么,就不会考虑适宜的场合、地点,是否安全等因素,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确让人担忧。

就连小编也遇到过,有一次,孩子和几个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转圈圈,结果没站稳,头磕在台阶上受伤了,到医院缝了两针。所以,小编特别能体会小成父母的心疼、懊恼、生气的感受。

不过,小编认为,作为受伤孩子的父母,除了向同玩孩子的监护人和学校要公道、讨说法之外,其实最应该做的,是担负起为人父母的教养之责,对孩子做好安全教育,防止类似的伤害事故再次发生:

01引导孩子玩有益的运动游戏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爸妈不妨平时多给孩子一些运动游戏的机会,引导孩子和同伴一起安全、友好地一起玩:

给孩子提供游戏玩耍的机会

和孩子一起选择一块比较宽敞、平坦、安全、便于运动的场地,每周或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约好一、两个小朋友一起游戏、玩耍,以满足身体运动及交往的需要。

选择安全的游戏和活动范围

在玩游戏之前,父母要给孩子指出活动范围,并提出有关安全、友好游戏的规则,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追捉、跳跃、球类等喜欢的游戏,放手让他们尽情地活动。

对孩子的游戏加以引导

孩子在玩耍时难免会发生碰撞或摔跤,不要过分紧张,只要没有大碍,就要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经常运动的孩子,灵敏素质会提高,奔跑、躲闪、协调等能力都会增强。此时,家长可以当旁观者,观察孩子是否能按要求进行游戏,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并对他们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

02教会孩子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保证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是每位家长的第一职责,然而,光是靠无时无刻的保护、照料是不够的,孩子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在运动中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知道怎么玩是安全的,怎样保护自己才不会受伤。

借新闻或亲眼所见来说事

平时,如果孩子从电视上或在马路上亲眼看到交通事故,应该告诉孩子马路上是人们行走的地方,不允许追跑打闹。让孩子了解,并能主动地遵守公共秩序,同时告诉他如果玩追捉的运动游戏,必须在操场、运动场或平坦和宽阔的场地上,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方便自己的活动。

与他人一起游戏时要注意

当孩子准备玩运动游戏时,父母不能旁观,而应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让孩子知道如何在运动游戏中保护自己,并且不伤害别人:

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跑步时要注意道路有无障碍,注意观看、躲闪过路行人与追捉的同伴。

相互之间不可击打、碰闯对方的头部及脸部,不得背后推人等。

如果出现偶发事件,及时帮孩子总结经验教训。

新闻所提到的事故是偶发事件,日常生活中,孩子在一起玩耍磕磕碰碰很常见,也算是孩子的小小经历。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很拘束,而且,如果父母过分担忧,可能也会让孩子变得过分小心和畏惧,影响勇气的发展。

同玩孩子受伤了,你会怎么做?

小成的骨折自然让父母心疼不已,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故,如果你的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结果,别人家孩子受伤了,你会怎么做呢?是主动上门慰问受伤孩子、承担医药费,还是认为不是我孩子误伤造成的,与我无关?

新闻中,和小成一起玩耍的10个孩子的家长就感到莫名“躺枪”了:

自家孩子并未与小成发生碰撞以及肢体接触,相互有一定距离,是他自己意外撞墙骨折的,法院也判决无责,为什么还要承担各1000元的赔偿呢?

法律与公平的问题我们无从置喙,但小编能想象,得到判决结果的几位家长一定会感到很窝火,并且回家不分青红皂白,狠狠教训自家孩子一顿,禁止孩子再和同伴一起玩耍嬉戏。

小编很不赞成这样的做法:

一是被家长教训后,孩子可能会变得过分小心和畏惧,影响勇气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二是家长在愤怒时,非常容易情绪失控,说出伤害孩子的话,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所以,无论孩子无辜也好,误伤同伴也罢,家长都应积极做好善后工作,避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1别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意外发生后,心里本来就很害怕,如果家长再威胁恐吓,极易因严重的心里负担而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可以生气和愤怒,但却不能因为面子而把情绪全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与其数落孩子,不如陪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2引导孩子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事件发生后,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怕惹麻烦,或是怕再发生冲突,而禁止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耍或交往,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孩子只有在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在平等地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时,才能真正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以及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3积极协助对方解决问题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和孩子一起玩的同伴受伤了,我们都应该关心对方的伤势,积极地协助对方解决问题,再去论是非,再去教育孩子。

当然,每个家长的想法都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对待问题、为人处世的态度一定会传递给孩子,对孩子造成影响。积极的态度能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过错(比如,不能再玩危险游戏,玩游戏时把握好安全尺度、不推搡同伴等),积极面对问题。

读完文章,爸妈们是否有很多话想说呢?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