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妈妈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感谢她靠搬砖富养我长大

作者:青芽儿 07-03阅读:2482次

“高考,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与否全都押在这份考卷上了”,无论是我们作为学生坐在教室学习时,还是现在望着孩子怀揣梦想走进考场时,这句无比神圣的话总要被强调好几遍。

然而,决定孩子人生关键时刻的真的就是那几个冷冰冰的分数吗?在考卷交上去的那刻起,分数其实就已经写定了,从头到尾,支持鼓励孩子勇敢坚定前行,为孩子的未来谨慎小心的从来都是牵挂心疼孩子的父母,决定孩子未来关键时刻的也必定是父母。

今天这篇文章,虽然大部分说的是作者很多年前的经历,但她的人生也随着那些经历而变得如此不同,对我们如今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年的中高考季刚刚过去,我偶然和老家的一个朋友聊天,才发现我们都是1990年参加中考的。

我们都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考了多少分。他的分数可以上重点高中。而我,数学考砸了,还差了三分。

01

那时候,我们这些乡村里的孩子,成绩好点的都是希望能考上师范或者中专,这些学校比重点高中录取分还高。

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农转非”,还不用交学费,更重要的是分配工作。

而读高中不但不能“农转非”,学费也很贵,如果三年后考不上大学,在大家的眼里,就算是白读了。

我们家因为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抚养我和姐姐,全靠她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搅水泥。姐姐比我早一年毕业,她考得不好,毕业只能去镇上的小企业打工。

我读书成绩一向不错,一家三口的希望就是我能考上师范或者中专,这已经是最好的出路了。

但是中考成绩出来后,我懵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初三的班主任建议我去上技校,读幼师专业,虽然不转户口,但毕业后出来可以找个学校做幼儿园老师。

我的母亲,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她面对这样意外的局面,也同样手足无措。一听到有学校能上,就赶紧让我去面试。

带我去面试的是我初二的班主任。她问我为什么不去读高中,只要我想上,交点钱还是能上的,她甚至觉得我有潜力能考上大学。

可是当我跟她说了家里的情况后,她沉默了。

晚上,母亲问起我面试的情况,我有点闷闷不乐地把老师的话,给她转述了一遍。

她问我:“你是不是想上高中?”

我只是点了一下头,没再说话。因为心里无比清楚,家里的计划,对我上高中、考大学的展望是全然空白的。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一个字——穷。

妈妈在工地上,虽然从来没跟我们说过累,但每天听她晚上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就知道她有多辛苦了。

可完全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五点钟还不到,母亲就叫醒我说:“走,我们去你老师家,跟他说你还是上高中,不上幼师了。”然后就用自行车带着我,飞奔到老师家。

因为我的分数还不够,要交500块,她就带着我到一个一个亲戚家去借钱。开学前一天报名,妈妈要去工地搬砖,都没有陪我,让我自己去交了报名费。

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是班里的最高分,也是学校历史上的数学最高分,我的总分,也比一本的录取线高出了30多分。

而那个老家的朋友,他家的条件还可以,即便自己很想上高中,但他父母依然坚持让他上了技校。

还凭着他在技校里的高分数,让他读了当时最好又最热门的“工商管理”专业。

技校毕业后,父母通过关系让他分配到了一个大的企业。即便效益不怎么好了,朋友想辞职,他父母都坚持认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准他走。

等到他的企业倒闭时,他不想离开也得离开了,而那年,他已经过了30岁。他没有一技之长,“工商管理”的文凭已经过时,再找一份好的工作已经很难了。

这么多年来,只好一直在家乡的乡镇企业里打打零工,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上高中的女儿身上。

而我在大学毕业后,先去了深圳,工作两年后又考研到了上海,在上海工作几年后,我又跳槽到北京的一家公司,后来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回到了上海。

我们两人聊了很久,最后唏嘘道:“27年前的不同选择,没想到到现在的差异有这么大。”

老家的朋友说:“如果当时父母让我上了高中,我现在说不定也是大学生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我那些初中时的同学,后来上了高中的,有的成绩还不如我的,也考上大学,现在都比我好。”

02

几年前我才有勇气当面问妈妈:“当时那么难,怎么你会让我上高中而不是幼师?好歹幼师三年后就能出来做老师赚钱了,是当时就能看到希望的,而上高中却是个未知数,如果考不上就不知道能做什么了。”

老妈当时只是说:“哎,我也想你去上幼师的啊,可是看你面试回来失落的样子,知道你是想上高中的,就想还是要满足你啊。反正就是我再苦几年嘛。”

我这才发现,比起我的同龄人,我真是被富养大的孩子。

爸爸是在我三年级时就去世的,但不管日子怎么苦,怎么难,妈妈从没有在我和姐姐面前说过我们没钱的话。

除了爸爸去世那阵子她哭过,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在我们面前流泪。年幼的我们碰到什么事情,她都会跟我们说:“没关系,有我呢。”或者是“别怕,有我呢” 。

我上初二时,有一次学校突然通知要收20元的补课费,第二天早上就要交。

我知道那时候家里没钱了,找到妈妈的工地,急得哭了起来。妈妈听了,擦了下手上的水泥,找到包工头先支20元的工钱。

回家后她跟我们姐妹说:“以后遇到什么问题,不用哭,我这个当妈的现在还能做得动,肯定能让你们上学的。”

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这么紧巴,可是我们想订一些课外书或者买些参考书,妈妈也都会无条件地同意,而不是像有的家长那样说:“看那些闲书有什么用啊?”或者是:“要参考书干嘛,问同学借借不就可以了吗?”

那时候,还流行“读书无用论”,周围很多同学因为被他们的家长认为“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没读完就不让读了,尤其是女孩子。

妈妈总是对我们说:“你们不要担心,只要你们想上,我负担得起。”

现在想起来,虽然物质上我们一直匮乏,可是精神上我们一直是”富养“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是我们想的,妈妈都会无条件地支持。

大学毕业时,我想去深圳,跟妈妈说了。她也是回答我:“你自己看吧,你想去就去吧,只要你觉得好。”

周围的亲戚和朋友都劝她让我回她身边,她跟他们说:“孩子想出去闯闯,我干嘛要把她栓在我身边。女孩子怎么了,女孩子一样可以出去闯啊。”

工作后我想回学校读书,就跟妈妈说我打算辞职考研。她还是一样的话:“你想上就上吧,如果要钱的话,我也可以支持你。”

后来几次换工作,我都会提前跟她说,她也总是在电话里跟我说:“没事,不用担心,你想换就换吧,只要你自己觉得好。”

我大学毕业后不到两年,有机会出国。回来后,我打电话给妈妈,跟她说谢谢,因为我如果不上大学,是没有这个机会走出国门的。

03

现在有很多家长在争论到底孩子应该是富养还是穷养,还有很多人说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

在我看来,不管物质是否充足,最应该的是给孩子一颗富足的心,在他愿意尝试的时候,给他勇气、支持和鼓励,让他知道,即便失败,他依然有重新站起来的能力。

试想一下,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家庭各有一个孩子。小的时候,A和B都想从楼梯上往下跳,A的父母说:“不能跳,会摔伤的。”而B的父母说:“跳吧,爸爸妈妈保护你。”

大一些了,两个孩子都喜欢画画,想把画画作为自己的专业。A的父母说:“你还是好好学知识吧,画画专业招收的人少,又很难考,万一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B的父母说:“你如果真的喜欢画画就考吧,我们去问问看,有哪些学校招画画的专业,有什么样的要求。”

孩子成年了,父母对A说:“你赶快找个人结婚吧,年纪再大点,都嫁不出去了,以后连生孩子都困难了。”

父母对B说:“没关系,等你找到你喜欢的人再结婚也不迟。”

一个家庭从小就对孩子说:“你别这么做,因为这样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另一个家庭会对孩子说:“你想做就做吧,有爸爸妈妈在这里支持你。”

这样的两个家庭出来的孩子,哪个更从容,哪个更自信?

可能像A这样的孩子,慢慢会在做任何事时都先想着“失败了怎么办”,连父母都不支持我,于是做任何事都先计算一下失败的代价,患得患失,唯唯诺诺,到最后寸步难行。

而像B这样的孩子可以充满信心,知道自己背后有依靠,无所畏惧,大胆向前,结果自然令人满意。

有时候,父母用自己的眼界去强势干涉孩子的选择,如果替他选对了还好,选错了呢,孩子可能会怨恨父母一辈子,你以为这是为他好,事实上,他一点也不好

以后的世界会变成怎样,谁也说不好,大多数父母,都只会砸钱为孩子堆一条自认为正确的道路,却无法跟着这个时代的前沿,随时给孩子中肯的引导和建议,更不敢把最终的选择权教到孩子手上。

可27年前,我的母亲因为支持我的决定,对我的人生起了无比关键的作用。

我的亲身经历,也让我明白,这样充满爱的“富养”,才是孩子需要的。谢谢妈妈,她让我的人生有了更多选择。

来源公号:小莉妈妈爱读童书

微信搜索“青芽儿”关注;呵护幼小心灵,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儿童心理,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