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胡慎之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查:“你为什么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原谅父母?”
1
网友小天使说自己一辈子不会忘记她妈妈生日那天,妈妈说的话。
那天,她买了一个大蛋糕,兴冲冲地给妈妈祝福,说:“妈妈,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给你养老。”
她妈妈很不屑地说:“我有你弟弟,用不着你给我养老。”
她瞬间就呆住了,接着二话不说,拿起蛋糕就扔到了楼下。
“我很受伤,特别特别受伤!”
从此,她再也没有和她妈妈说过一句话。
一直到今天她生孩子,她从未带孩子回家,也没有留存她妈妈的电话号码。
有时候她妈妈会发微信来问:“把孩子抱回来让我看看吧。”
她回复:“让你儿子去抱他的孩子!”
“即使过去几十年了,这句话想起来,我依然痛心,非常非常痛心。我永远不会原谅她。”
2
很多家庭对于女孩的语言暴力,是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但也有很多家庭不是。
他们是因为控制欲过分强大。
网友喵妈自小生活在一个富裕家庭,父母皆是当地的生意人,从最贫苦的农民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她爸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做人不争馒头争口气。”
喵妈就是父母争口气的工具,从小,她听过最多的话,就是“丢人”。
考试没考好,“丢人”!
作业没做好,“丢人”!
陪父母出去应酬没表现好,“丢人!”
事情做砸了,“丢人”!
“所以,从小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称道的。”喵妈说,她很多次,在日记本里写下:
“我究竟有什么用。”这种自我怀疑的思绪如梦靥一般跟着她,直到今天,她活得畏畏缩缩,仿佛蜗牛一般缩在壳里,不敢迎接外面世界的阳光与风雨。
不敢去参加舞会,怕丢人;
不敢上台演讲,怕丢人;
不敢挑战更高难度任务,怕丢人;
“后来,我去看了心理医生,我才知道,我这种问题,叫童年心理阴影,是父母给的。”
3
电视剧《门第》里面,张华也是这样。
张华是一名北漂,在北京晃荡了5年,仍然住着地下室,每天挤地铁,“我不知道我以后能成什么事。”
有一次,张华把上司给打了,因为他业务量排名全公司靠后,上司骂他:“你怎么能没用成这样!”
他顿时怒发冲冠,挥手就揍过去。
他对“没用”这个词极其敏感。因为他父母经常骂他没用。
他们总是拿张华和别人家孩子比,一旦他做得不好,就会立刻阴沉下脸,骂:“你怎么能没用成这样!”
十多年里,张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能没用成这样!”
直到18岁,他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北京,他发誓,再有人骂他没用,一定打死他!
不仅如此,张华特别敏感,凡是别人和他说话,只要语言里面有“你不行”、“这个你不擅长”、“你还没睡醒”之类的话语,他会立刻影射到自己身上,认为对方就是在骂自己,立刻回骂过去!
为此,他人际关系也特别差,他来到北京之后,电话联系方式都换了,没有告诉父母,彻底和家庭失联,漂泊在茫茫人海中,“我不想再见到他们。”张华说。
“语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样,会立刻产生伤害,但语言暴力,就像是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这个伤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胡慎之说。
4
“语言暴力真的会变成一把凶器。”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也许这把凶器,在一开始不足以到伤人的时候,但随着语言暴力的扩散,它一定会越来越锋利,迟早有一天,它会捅进某一个人心里,或者捅进自己心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经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调查,发现无一例外,他们都遭受过密集而惨烈的语言暴力攻击,他们的父母常骂他们,拿他们和周围人对比,一旦自己不如人,就要遭受辱骂,心理学家们总结了几个伤害他们最深的词语:
·废物
·就知道吃
·丢人
·蠢死了
·走开走开
·我宁可没有生过你
这些戳进他们心里的词语,后来都一一变成了他们的凶器,以及,他们与父母恩断义绝的断情刀。

也许你其实只不过想批评一下孩子,你说他猪脑子,并不是真的说他是猪脑子,但孩子的世界,纯粹得多,你骂他是猪脑子,他可能会真的一辈子认为自己就是猪脑子;你说是个人就比他强,他可能真的会认为是个人就比自己强;你要他去死,他可能真的就去死了。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每个人来到这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后,他生存的环境开始给他上色,他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孩子不像成年人,他们没有三观,没有是非观念,他们正处于成长期,这个时候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极有可能在孩子一生中起着重大影响,那些在大人看来也许根本算不上语言暴力或者轻松平常的话,在干净的、没见过世界丑陋的孩子面前,就是语言暴力,就会有着致命的伤害。
如果你要批评孩子,那就要掌握好尺度,“你就是个猪脑子”也许换成“你可能还需要多加练习一下哦”,会好得多,说孩子是猪脑子,而且只把这句话当成善意批评的父母,希望能够试想一下,如果自己被别人这么说,内心是什么感受。
请收起语言暴力,和孩子好好说话!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责骂、惩罚只能让孩子心存排斥,充满愤怒。好好说话,平等对话,是每个孩子内在的渴望。用心去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因为你的“看见”而对爱充满信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憧憬。
好好说话,不再单纯是一项技能,更是爱的一种体现。不能只有好心的“我以为”就行,不能只有“都是为了你好”,还必须有“好好说话”的素质,“好好说话”的艺术,这才是真正的爱。
在现代社会的种种约束之下,大多数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选择了另一种相对文明的暴力方式——语言暴力。所谓语言暴力,就是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
这种暴力造成的伤痕,虽然看不见,但是却“字字见血,句句伤心”。
“爱之深、恨之切”,我们教育者经常出于为了孩子们好,对他们负责的一种表现,会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来“爱”孩子,最后却发现适得其反。
请好好说话,尤其你是一名教育者甚或父母,都请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