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不敢睡觉怎么办?

作者:诺善之言 07-10阅读:4677次

一位妈妈描述了她女儿的情况:女儿三岁了,突然变得很怕黑,不敢单独睡觉,上厕所也要有人陪。她从来不敢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特别是晚上,大人走到哪个房间,她就跟到哪个房间。睡觉的时候她又要求一定要开灯,等睡着了才能关掉。要是遇到停电,她更是哇哇大哭,怎么安抚都不行……

怕黑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轻度怕黑是正常的,但如过分怕黑,甚至惧怕黑夜,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孩子怕黑天不是天生的,基本发生在3岁以后,是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社会并渐渐懂事后才出现的。怕黑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及时了解。

1、与家长曾经的恐吓有关。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有些家长会用“鬼”来吓他。“赶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不睡觉的孩子了。”或是将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间、厕所等,借以处罚、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2、与孩子生活经验贫乏有关。在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事物,可能是模糊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

3、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幼儿如果有父母、亲人的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幼儿是不会怕黑的。但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怕黑,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同样的,怕“鬼”也是大人对此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所致。

4、电视传播媒介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恐怖片,都会将“鬼”和黑暗联系起来,再配合一些诡异的音效、动作、道具和化妆,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会出现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5、当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法,但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在孩子还没有适应的时候天又已经暗下来了,那么孩子很容易会产生恐惧心理。

知道原因后,那如何来帮助孩子消除怕黑的心理呢?

1、用榜样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绝不能再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如孩子进入房间害怕时,家长可先打开灯进去,在孩子面前对房子搜寻一番,告诉孩子房间和白天一样安全的。平时,应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黑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清外界。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

2、要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中的一些恐怖镜头,如伴随着黑夜出现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给孩子造成了“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势,有的孩子从此开始怕黑。因此,有条件的家长最好陪孩子观看影视节目,删除掉其中的恐怖镜头。

3、对孩子的恐惧恰当地做出反应对孩子的恐惧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要问清楚孩子究竟怕的是什么东西。要认真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恐惧的来源,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当孩子倾诉时千万不要嘲笑孩子,要认同他的恐惧并加以疏导,避免孩子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愿意说。这时家长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这些,长大了才不怕的。

4、把黑暗同快乐联系起来。爸爸妈妈们可以利用条件反射将黑暗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比如带孩子在夜空下散步,抬头仰望星空,跟孩子一块数星星看月亮;或者在黑暗中和孩子一起唱歌,做游戏;或者用手电筒和孩子玩照手影的游戏,看谁的变化多;或者在晚上给孩子讲温馨的小故事,营造好的睡前气氛。孩子渐渐对黑暗熟悉了,哪里还怕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