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鸟很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很多父母会采用货币或实物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但这样做的效果究竟好还是坏呢?
小斯是个很乖的孩子,每次考试只要得了100分或A+,就会得到父母的金钱奖励。由于他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被打上了“学霸”的标签。
但上了三年级以后,每次语文考试他都坐紧张,因为他性格内向,不太擅长作文,而作文考试或多或少会扣分,他就无法得到满分。
因此,从那时起他开始不喜欢作文了。而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如果考试得了98分或没有得第一,就可能会被打骂,致使考试时他感到越来越紧张。
由于天性好强,他一直希望在其他方面超越其他同学。可由于家庭条件一般,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他并不占优,也时常感到自卑。
最终,15岁的他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离开了人世。
根据埃里克森有关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观点,大约从6岁到12岁,儿童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其特征是儿童为了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的努力。
这一阶段,儿童不仅要努力学习大量知识,还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嗨宝宝育儿”(hiangel_cn)发现,他们会越来越多地与老师、朋友和家庭接触,谨慎地处理彼此间的关系。
“嗨宝宝育儿”(hiangel_cn)认为,如果儿童能够成功度过勤奋对自卑阶段,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强的掌控感,也能更好地处理学习和交往问题;
反之,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困难,就可能在学业追求和同伴交往中退缩,表现出较低的兴趣和取胜动机。
有项研究为了考察儿童期勤奋、努力工作与成年期行为的关系,对450位男性被试从儿童早期开始进行了长达35年的追踪。
结果发现,那些儿童期最勤奋、最努力工作的被试成年后在职业成就和个人生活方面也是最成功的。
“嗨宝宝育儿”(hiangel_cn)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期勤奋与成年期成功之间的关系比智力或家庭背景与成年期成功的关系要密切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