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这6组字词游戏,训练发散思维培养社交小达人

作者:凯儿得乐 08-03阅读:5741次

两个宝宝在一起玩耍,经常发生抢夺玩具的事情,一个不愿给,一个硬要抢。有的时候还会发生宝宝动手打人事件,可能是抢玩具的宝宝打人,也可能是抢玩具的宝宝被打,不论结果如何都不是宝妈原意看到的。如果非要让自家宝宝放手,结果肯定是伤心失望地哭泣。如果是自家的宝宝抢玩具,宝妈很可能会把宝宝拉开,教育宝宝说:“宝宝不要打人,不要抢别人的玩具,妈妈给你买去”,最终连哄带骗地把宝宝带走。

宝妈的本意是好的,教育自家的孩子不要抢东西,但是这种解决方法只是强硬地把冲突的两个宝宝分开,问题只是被中止了,并没有最终解决,下一次宝宝再遇到这种问题,还是会发生冲突。玩具种类有成千上万,当宝宝看到不同的玩具,就有可能去跟别的小朋友抢,而你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玩具都买回家的。解决宝宝抢玩具打人的问题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宝宝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宝宝之所以打人,其实本意并不是想要打人,这句话有点绕,其实意思是因为宝宝的生活经验很少,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这种冲突,所以在他们头脑中打对方让对方放手,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这样自己才可能玩这个玩具。所以重点不是教宝宝不要打人,而是教宝宝解决双方都想要同一个玩具的冲突。宝妈可以教宝宝几个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让宝宝意识到不只有打人这一条路,比如可以把自己的玩具与对方互换,可以与对方协商一起玩,也可以轮流着玩,如果实在沟通不畅,可以向父母求助。

宝妈可以给孩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宝宝自己想出解决方法,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训练宝宝的发散思维。这就要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里的ICPS理论,ICPS是一项有效的思维训练,可以让孩子们在碰到社会冲突时,能够更淡定地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理解别人的感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ICPS是由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舒尔博士提出,荣获了四项美国国家级大奖,是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养育方法,让美国很多家长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ICPS的核心理念是训练孩子寻找多种解决办法,并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优劣,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有一个前提是要让孩子能够识别各种情绪,父母可以用一套人物表情图,让孩子去学习识别各种表情所对应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让孩子去识别身边的小朋友的情绪,有意去训练孩子的共情能力,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理解他人,这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关键的一步。

孩子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后,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一些字词游戏开始,比如:是/不,相同/不同,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这些词可以让锻炼孩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让孩子认识到还有其他选择。针对“是/不是、相同/不同”的练习,可以指着苹果说:“这是苹果,不是梨,也不是桃子,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比如针对“和/或者”,可以问孩子:“你是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和爸爸都喜欢?”,这其实就是给了孩子3个选项,引导孩子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框架。通过这种字词游戏就可以打开孩子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发散思维,这为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孩子还没有遇到问题之前,假定一个场景和冲突,让孩子自己想多个解决方案,并让孩子自己评估每个方案带来的结果,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的演练,孩子必须要会换位思考他人的感受,运用发散思维想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判断出各个方法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孩子掌握了这种能力,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交小达人。

假定场景:“如果有个小朋友想玩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这个小朋友直接去抢那个玩具,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孩子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后果:“他可能会打他(抢玩具的小朋友)”,“他还可能会哭”,“他还可能会再抢回来”,“或者告诉妈妈”。在孩子说出了多种可能的后果之后,再引导他:“直接抢玩具可能带来这么多不好的后果,那么你认为抢玩具是个好办法吗?”孩子思考之后,回答:“不是。”

在孩子判断这不是个好办法之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重新想出更好的办法。再问孩子:“那你可以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帮助这位抢玩具的小朋友吗?”就这样,继续鼓励孩子想出他认为可行的办法,然后再对他提出的办法进行后果分析。如果孩子得出结论“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那还需要继续引导,直到孩子想出更好的办法。

【凯儿得乐育儿课堂】关注健康,得乐成长!www.car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