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不能忍?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作者:宝贝方舟 08-18阅读:4639次

妈妈说

孩子两岁半,最近发现他经常说谎,比如,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家,还说“这是我的”;又比如,问他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他会说根本没有吃的菜。而且每次说的时候,表情特别认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说的是真的。跟他指出过很多次,告诉他这样不对,但没用。孩子爸爸说,这么小就说谎,长大可怎么得了!我也很着急,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孩子小小年纪老说谎怎么办?其实妈妈大可不必着急,潜心分析宝宝“谎话”背后的心里密码,逐步剖析孩子的心理动机,其实,“说谎”也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01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人们在日常交谈时,他带上隐蔽的摄像机录下过程。统计结果令人吃惊,每人每天至少撒了3个谎!

请注意,这个实验录的都是大人哦。不论我们是否有勇气承认,事实就是,我们的确每天都在撒谎。

看到这里是不是松了一口气?一方面,自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虚伪。另一方面,没必要为孩子那小小的谎言而感到焦虑。

而对于两岁半的小宝宝来说,说出与事实不相符的话来,其实是很正常的。这和宝宝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有特点有关。父母要做的是,分析孩子这些语言背后的真实动因,才能有效的“见招拆招”,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发展恰当的行为语言模式。

02

孩子“谎言”背后的“真相”

  • 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现在统称“昨天”。比如案例中“问他中午吃的什么,他会说根本没有吃的菜”,如果在午餐的时候问他,他往往能够准确的回答;但当过了一段时间再去问的时候,两三岁的孩子不能准确的对过去的事进行回忆,很有可能将自己想象的或是以前吃过的东西来告诉你。

  • 害怕训斥、打骂。

当孩子做错事时,部分家长会使用训斥、打骂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因为孩子过往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这个经历对于孩子本身是一种伤害),所以孩子逼着要说谎。比如,不小心打破了花瓶或是弄坏了别的东西,害怕承担后果,为了逃避惩罚而不敢承认,可能就会谎称“不是我干的”。

  • 为了达到谋种愿望或目的。

当孩子发现自己想要的“目标”时,就会满眼都是这个“目标”,常常想立马得到它,孩子从正常的途径行为不能实现时,当愿望需求的强烈程度远远大于说谎所带来的结果时(2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这个判断力),很有可能就会说谎。就像案例中提到的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还谎称是自己的。

其实,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撒谎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简单。甚至,撒谎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孩子大脑正常发育的标志之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撒谎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谎言呢?

03

  • 不要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当他们说出与事实真相不一致的话是,和成人所认为的道德层面上的“说谎”不是一回事。孩子说谎往往并没有故意要攻击、伤害他人的恶意,所以别轻易将孩子撒谎与人性、品质划等号。孩子偶然的撒谎并不是洪水猛兽,不要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精”、“吹牛大王”等标签。无心之失被冠上了“永世罪名”, 这样的标签不仅会伤害孩子,还有可能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说出更多的谎话。

  • 帮孩子分清“你的”“我的”和“想象”与“现实”

孩子的语言和行为通常是内心需求的表现。比如案例中的孩子“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说是自己的”,其实是因为他内心非常渴望拥有这个玩具。

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将孩子内心的需求说出来,然后再做引导。比如对孩子说“你很想要这个玩具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可以进一步说“你特别想这个玩具是你得对吗?但是他是XXX的,你可以问问以她可不可以借你玩一玩?”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什么事你“想要的”什么是“现实”。

  • 孩子犯错时,给予纠正弥补的机会,避免因害怕而说谎

孩子不小心犯错,最怕的不是承认错误,而是爸爸妈妈对他的失望和责怪。给孩子一个弥补的机会,可以减轻孩子的内疚感和担忧,重拾信心并意识到原来做错事是需要行动来弥补的,让孩子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当孩子感受到犯错并不可怕时,就不会用“说谎”来掩盖了。

编辑 | 米娅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