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

作者:耕林敖德 08-21阅读:5792次

1793年,英国国王派出一位使节,来到中国,当时正是大清乾隆皇帝主政的时期,使节带着英国国王的亲笔信,请求大清朝允许英国人与中国贸易。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当时傲骄的乾隆皇帝是这样回信的:

‘’嗷,您这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国王,您不顾万里之遥,提出谦卑的请求,要分享我们的文化福祉。您派来的使节,恭恭敬敬地呈上了您的信函。您虽然确信对我们天朝皇室的尊崇,让您有了要学习我们文化的愿望,但是我们的风俗习惯与您所在之地的情形完全不同,您不可能让我们的文化在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哪怕您的使节能够学到我们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哪怕他这个学生再博学,也会无所收获。

我统治的疆域辽阔,眼中只有一个目标:让朝政一无瑕疵,让国家尽职尽责。珍稀和贵重之物我并不在意。您国家的物品没有用处。我们的天朝物产丰富,四境之内万物充盈。因此,我们没有与外来蛮族交换物产的需求。由于天国多产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是欧洲人必需之物,因此有限制的贸易,迄今在广东省为我朝所允许,可以继续。我不会忘记您那座远隔重洋,地处远方的孤独小岛,我也不介意您对我们天朝一无所知——这可以原谅。您就浑身颤抖地听从我的命令吧。‘’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帝的自大,也包含着狭隘的做法,导致了几十年后英国人乘着蒸汽轮船到来时,早已不满足于广东的贸易限制,他们带来了鸦片和大炮还有欧洲其他几个野心勃勃的国家的军队,终于在1860年攻入北京,抢走了华美无比,珍藏无数古代精美艺术品的皇帝夏宫——圆明园,并一把火烧毁。

中国人教会了欧洲人造纸的技术,使用指南针的方法,最可惜的还有教会了他们如何制造火药,但欧洲人却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中国人……

(文字引自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小史》有删减)

(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英)帕特里克·斯基普沃斯 文

(英)安迪·福肖 绘

空桐,李彦青 译

纵观《地球通史》时间图谱,18世纪末,地球上的其它国家,又都在干什么呢?

更多内容都在《地球通史》……我们也可以沿着这条脉络,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而这就是墙书的魅力——“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