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我的《父母3.0培训课程》的课堂上,一位学员讲了一个她亲戚孩子的故事:她亲戚的儿子从小就是学霸,品学兼优,一路重点学校,最后保送进了某名牌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就失业几次。被炒鱿鱼的主要原因都是与同事搞不好关系,说话经常不给老板面子。现在他干脆拒绝再找工作,已经在家待了三四个月了,整天打游戏到深夜。现在他妈妈急得要命,问我这个学员:“我儿子从小品学兼优,一直是我的骄傲,为什么他一下子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因此,我这个学员也问我“为什么这孩子‘一下子’变成了这样子“。其实,冰冻三尺,非一夜之寒。这个孩子不是“一下子”变成这样子的,只不过是在进入社会之前,他的父母被他的“品学兼优”欺骗了。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现在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已经完全是非颠倒了!
品学兼优,那就先来看“品”吧!现在父母对孩子“品”的要求就是孩子“听话”或“乖巧”。这个“品”实际上是违反孩子成长天性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喜欢玩和淘气的天性,这既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孩子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决定的。看过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所有的哺乳动物在幼年时都喜欢相互之间打斗戏闹,这既是它们在学习未来的生存技能,也是他们在延续种群的优秀基因。人类的童年亦是如此!由于中国父母大多喜欢孩子听话和乖巧,所以,他们对孩子喜欢玩特别是淘气采取了限制甚至打压的态度,于是许多两三岁的孩子就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叛逆。对于这种叛逆,许多父母更不能容忍。当孩子的叛逆遭到镇压之后,一部分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但大部分变得“听话”和“乖巧”了。孩子变得听话和乖巧之后,他们就失去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再来看孩子的“学”吧!现在父母对孩子“学”的要求就是“死记硬背”和“专心学习”——在家里除开死记硬背地“学习”,其它什么都不要管。他们把孩子当作一块u盘,觉得孩子接受灌输的东西越多越好,从不尊重孩子任何感情需求;所有孩子都有爱玩不喜欢学习的天性,在父母一天到晚“为你将来好”的诲人不倦的教导下,孩子这种喜欢玩的天性逐渐被父母泯灭了。结果是孩子死记硬背的能力上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下来了。
因此,现在中国许多孩子与其说是“品学兼优”,不如说是“品学具劣”!它造成的后果是孩子的天性被压抑,感情被扭曲。这样,当孩子带着一身负能量走向社会时,他们自然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从而过早地被社会边缘化!这就是我那个学员的亲戚的孩子过早地遭社会淘汰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中国父母钟情的孩子“品学兼优”实际上是“品学具劣”呢?从客观上来说,这是应试教育结下让中国父母不得不呑下的苦果;从主观来说,是中国父母在观念上普遍存在两大误区。这两大误区一是只要孩子健康和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二是只要孩子考上大学,父母就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功德圆满了。
因为父母的基本责任是保证孩子获得他自己一生幸福的能力,所以,学习成绩特别是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只是一种童年游戏,父母无须把它当作宝贝甚至命根子,而社会才是检验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让人觉得可笑的是,不少从事教育的人总还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比美国教育的基础教育强!可以说,中国教育最可怕的是不少人坐井观天,刻舟求剑!
(本文属于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3.0培训课程》的宗旨:更新父母观念,提高父母素质。
正在讲授:为什么说感情共鸣是管教孩子的最佳工具?
课程简介:现在许多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不仅用批评和打骂不太管用了,而且对他们百依百顺也不太管用了,这让家长非常头痛,有些黔驴技穷的感觉。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有效管教孩子呢?对于变得越来越“熊”孩子来说,激发与他们的感情共鸣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工具。那么,什么是感情共鸣?感情共鸣真有那么大的神奇魅力吗?父母又如何实现与孩子的感情共鸣?
要了解课程的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平情商
QQ:609193889
网站:www.tanyip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