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平静下来最好的办法竟然是——给他一个毛绒玩具!

作者:颗粒成长屋 09-05阅读:3421次

导读:怎样帮孩子快速平复情绪?答案是给他一个毛绒玩具!

Kelly原创273篇分享

周末上午,本来约好一起去公园玩的橙子突然决定要宅在家画画,而此时,小七已经往书包里满满当当地塞了两个娃娃和一堆毛巾,准备和橙子一起给娃娃玩过家家的游戏。

听到这个消息,穿好了鞋背好了书包的小七呆在那儿了。

我理解突然改变主意的橙子,因为谁都会偶然发现的一个兴趣点而放弃之前的计划的。

我也能想象到满心欢喜却被告知计划改变的小七有多失望。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

首先,就必须理解小七的情绪,情绪平复了之后,才可能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我尝试去倾听小七:

“你都准备好了娃娃,却被告知小伙伴不来了,你非常非常失望是吧?”

“是的!”

“妈妈看得出来,我们抱抱好吗?咱们除了找橙子,还可以找糖包包玩,再不行妈妈陪你在楼下玩也行啊……”我有点着急了。

我靠近她,她就把我推开。

“你现在是很愤怒吗?”

小七没有说话,身体因为要推开我而往后仰。

为了防止她磕着,我请她去冷静角。

“妈妈陪你去冷静角待会儿好吗?”

“不行!”

小七因为气愤甚至都要开始咬我。

我赶紧离开,又提出另外一种情绪安抚方法:

“宝宝,我们试试把小手放在肚子上,然后数到十……”

“不数!”小七大叫,身体开始乱晃。

没办法,我只好强行把她从门口抱到房间,以防她磕到桌角。

“好了,宝宝,我们现在在冷静角里,你要是很气愤,可以打打枕头,但不能咬妈妈的衣服。”

小七揪住我的衣服又咬了一口,我一方面要尽量推开她避开被她咬住,另一方面又要抱住她以防她乱蹬。

就这样僵持了十几秒,我随手抓起床上的一只毛绒鸡宝宝:“来,抱抱这个鸡宝宝吧。”

小七没有主动去抱,但一切的转变就发生在下一秒:

我把鸡宝宝在她脸上蹭了蹭,愤怒的小七觉得痒痒的,突然她不抗拒了,开始抓住鸡宝宝贴在脸上,紧接着又使劲抱紧鸡宝宝,身上的愤怒情绪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

她开始捏鸡宝宝的翅膀(上面有个开关捏了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叽叽”的叫声逗得她咯咯笑,于是她抱一会儿鸡宝宝,又捏一会儿鸡翅膀,和刚才的怒火小七判若两人。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商量一下待会儿做什么呢?”

“是的。”

小七已经接纳了自己的难过情绪,开始接受重新规划活动这一事实。

就在这时,橙子妈妈打来了电话,被妈妈做了思想工作的橙子主动邀请小七一起去公园玩过家家,而且还约好中午两家一起吃饭。

小七高兴得不得了,快乐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事后我不断思考,平时不觉得这毛绒玩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今天小七却因为一个抱抱而马上平静下来?

我想到了母爱剥夺实验。

心理学家哈洛想知道孩子是“有奶便是娘”,还是对妈妈有其他的需求。

于是他用猴子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实验中它设置了两个“猴妈妈”,一个是有奶的“猴妈妈”,不过它是铁丝做的,另一个是没有奶的“猴妈妈”,但是她身上缠了绒布——一个有奶,一个有触摸的舒适感。

实验结果让人很吃惊,小猴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挂在绒布妈妈身上,只有吃奶的时候才会跑到铁丝妈妈身边。

而下面中间这张图片能够更明确地看到,哪怕是吃奶,我也要死死抱住舒适的绒布妈妈!

原来孩子对于舒适的触摸有这么强烈的需求!

所以拥抱、亲吻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安慰剂!

平时我的拥抱和亲吻就能帮助小七平静,但因为我在积极倾听的时候没有做到全身心去体会她的感受,并有点心急直接跳到解决问题的阶段,所以小七才会拒绝我的拥抱。

但毛茸茸的鸡宝宝却没有给她阻抗的话语,所以她一下子就接受了软软的鸡宝宝,而且气愤难过的情绪一下子就消除了,胜过我的千言万语。

在我们的语言无效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抗拒我们的拥抱(而我们此刻也很难做到真心拥抱孩子),所以我们可以试试递给他一个毛茸茸的玩具,舒适的触摸感能帮他找到平静的感觉。

随想:

京东公益发起了把不需要的毛绒玩具捐给贫困地区儿童的活动,当时我单纯地从玩具的功能来理解,认为毛绒玩具价值不大,除了过家家,还比不上一个小球那么多功能。但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对于长期见不到父母的他们来讲,毛绒玩具的舒适感,帮助他们建构起完整的人格,也许比一个球更有用!

因为哈洛的实验结果表明,绒布妈妈“养大”的小猴,基本上都正常地成长了!而哈洛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哈洛本人非常冷酷(不冷酷怎能够忍心把几十只小猴子硬生生从母亲身边带走来做实验?),因为他的母亲虽然从小给他提供非常好的食物,但对他非常冷漠,仅有的身体接触也是打他。

我们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贫困儿童的状况,但也许一个小小的毛绒玩具,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留守儿童带去父母的温暖;帮助父母虽在身边,却只能得到食物而得不到父母拥抱的打工子弟,让他们获得健康成长应该有的舒适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