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说“不”是想让孩子变得什么都不敢做吗?

作者:恩吉拉国际早教 09-05阅读:4870次

(文 / 小恩)

01

夏天晚上六七点,一向是小广场人最多的时候,很多都是带小朋友去小区小广场玩。小朋友们跑跑跳跳,乐此不彼地追逐、嬉戏。我们则在一旁聊着育儿经。

这时候,走来一个一岁多的小宝宝,踉踉跄跄走到凉亭旁,捡起一个瓶盖,拿在手里把玩,又是敲又是弹,玩得非常高兴。小宝贝玩得正嗨,孩子妈妈发现了,大呼小叫地跑过去:宝宝,扔掉这个吧,这个脏。

小宝贝不肯丢掉“玩具”,妈妈就只好强行从她手里夺了出来,然后从包里拿出免洗洗手液用力地在孩子手上喷了几下。

妈妈刚转身把洗手液放包里,小家伙的注意力就被广场旁绿化带的狗尾草吸引了。小家伙用力拔下一棵拿到手里,同样被妈妈以“脏死了”为由扔掉了,这下小宝贝不乐意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妈妈见状,便直接抱起孩子回家了。

02

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为无法忍受孩子接触“不干净”的东西,因为觉得卫生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小恩的大姑姐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我儿子开始学爬行,小小恩喜欢满地爬来爬去,大姑姐看到了跟见了怪物似的:“天啊,你们怎么可以让他在地板上爬,多脏啊。”

我告诉大姑姐地板擦的很干净不要紧的,她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我真是太懒了。她家宝宝身体素质有点差,半岁前得过两次肺炎,所以大姑姐在保护孩子方面格外用力。这也不许摸,那也不让碰,小侄女还是小病不断。

咱们做父母都会有强烈的保护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父母恨不能给孩子一个强大的保护伞,让一切变得可控起来。孰不知,过度保护不但不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更容易养成孩子胆小怕事,什么都不敢做的性格。

在这里小恩要说的是:过度保护孩子,不如建立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每个人内在精神需求。

带过孩子的都有体会,我们有时候会遇到逗小孩儿的亲戚,经常有“专家”建议,遇到逗孩子的熊亲戚,干脆翻脸。

在小恩看来其实这样做,不但容易让人产生情商低的感觉,也无法阻拦全部逗小孩儿的人。那还不如给孩子安全感。

比如,平时就告诉孩子,会有一些大人喜欢逗小孩儿,他们一般会怎么逗小孩儿,同时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会永远保护你。

03

有一天,还是在小区小广场里,壮壮玩的正向妈妈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说:妈妈我好爱的你啊!旁边老阿姨突然说:“你知道吗,你是爸爸妈妈垃圾桶里捡来的,我带你去找你亲爸亲妈吧。”

这种“你爸你妈不是亲生”的千年老梗确实很常见,但壮壮的回答让小恩我连连为妈妈所做过的工作竖起大拇指。壮壮说:奶奶,我是妈妈在妇幼医院生的,是剖腹产。我妈妈肚子上现在还有一个伤疤呢。

原来壮壮妈妈在他2岁多就一直重复告诉他,他是怎么出生的,所以这种“你爸你妈不是亲生”的逗弄,对壮壮来说是无效的。

从这里能看出来,对孩子来说,和熊亲戚理论,不再和他们来往,不如建立他的安全感。足够的安全感,加上适当的引导,才会让孩子明白“为与不为”的界线,在界线内孩子可以放肆地“为所欲为”。这应该就是爱与自由的意义所在。

世上没有不好奇的宝宝,过多的“不可以”,会让小朋友成为小心翼翼的“套中人”,更会破害小朋友的好奇心。

04

小恩认识一个胆子非常小的孩子,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甚至在早教中心里攀爬架被老师扶着也不敢上。就是因为听多了家长“危险”“不可以”的警告,才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看似是安全是安全了,可好奇心,也消失不见了。

好奇心是小朋友探索这个世界的动力与源泉,越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重。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受到伤害,在给孩子爱的同时,也要给他们足够的自由。

小恩需要让所有的父母制定,当孩子在乐此不彼地跑上跑下,蹦蹦跳跳时,请不要大声对孩子说“NO”!而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安全的,在安全的界限内,他就可以有足够的自由。

—————————————

  孩子到底在哭什么?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该补钙了?孩子挑食不吃饭是什么原因?1岁真的必须断奶吗?宝宝怎样才能长高些?

恩吉拉国际早教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机构、儿童心理资深研究者

  免费分享成长资源,看到孩子更远的未来

  微博话题#恩吉拉育儿#专家问答全天指导

  原创投稿|商务合作|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