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在“共情”,孩子却更抓狂!这是怎么了?

作者:母婴育儿问答 05-07阅读:5721次

“共情”,这个词近两年有点火,对于我们这些小时候几近当猪养大的新妈妈来说,这个词简直是开天辟地般的存在,所以也在各路育儿理念list里也被置于了相当高的地位。

共情,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原理很简单,就是要重视孩子的感受,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的心情并接纳由此带来的各种或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孩子感觉自己能被看见,被理解,那么他的负面情绪也随之消散了。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好多次你以为你在共情,孩子却越抓狂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开始确实是“共情”,但却没能控制说教的冲动

我们的娃哭闹起来,通常情况下,原因并不难判断。但越是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出在哪,我们就越容易用大人的经验去说教,虽然我们一开始也知道要共情。

比如娃摔了一跤,哇哇大哭,我们会在一旁立马安慰,宝宝一定很痛,来,妈妈看看(这是共情,没问题)。可是孩子没有止哭,反倒哭得更加大声(其实也是因为你能给他安全感,见你安慰,他也“撒撒娇‘’)。但因为没止哭,我们会继续安慰,于是开启了不经意间的“说教”——下次我们要小心,要看地面,要怎么怎么……孩子的情绪还没收拾好,“你的提醒”接踵而至,刚才的共情白用了。

因为一说教,我们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早忘了要安抚好娃的情绪。但对于放个屁都能吓到自己的小娃娃来说此刻最想要的不过是妈妈的拥抱,并且确认到妈妈知道并理解他的感受。其他都靠后啦!

  

“共情”除了让孩子觉得被理解,也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共情”不只是让娃感受到原来我们是懂他们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共情”,我们得让娃慢慢学会如何回应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会对孩子的大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我们要帮娃把刚刚经历过的(不开心、不高兴、难过……)的事情复述一遍。、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问:“你感到……,因为……”

“妈妈知道你很难受,要是(孩子得愿望)……就好了。”

“你现在最希望的是……”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通过和娃的交流,我们帮着他们理清思绪,知道情绪的由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整合孩子的左右脑协同工作,调用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将经历转化为语言,然后调动右脑(负责感受)回顾彼时的情绪感觉,通过不断练习这种左右脑协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他们可以从中学会正视经历并发展出健康回应自身情绪的能力。

有一天,OK从托班回来,他告诉我,妈妈我非常生气。我说你生谁的气啊,他说,我生老师的气。老师批评你了?嗯。然后他跟我说了一大堆。原来一直表现很好,时常被老师表扬的他,今天调皮捣蛋被批评了,小家伙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

于是我搂过他,“我知道老师指出你的错误,别的小朋友都在,你觉得好害羞、不好意思了,是吗?”嗯,我很生气。”对哦,上次我做错事(饭后立马吃水果),你批评我,我也有点不开心呢。不过我后来想想是我做错了,你说的很棒,所以我后来改正了。其他小朋友做错事,老师是不是也会批评。”他听后突然笑了:对,小糖糖昨天吃饭不乖,老师说这样不好……见他心情好,我和他回顾了整个来弄去脉,他明白了错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讲完,生的气也早没了。

所以,真正的共情是要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帮孩子积蓄足够多的力量,来应对未来可能会面对的任何困境。

  

孩子有时候哭闹,并不是因为当下的事,累积起来的情绪,需要的就是“让他大哭一场”

有时候明明是一件超级小的事情,但你卯足劲安慰了半天,娃还是不可理喻地大哭大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想告诉你,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宣泄有可能并不是针对当前发生的事,而是因为眼前的不如意触发了他内心更多负面情绪的记忆。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内隐记忆,宝宝们无力招架,唯有大哭为快。

这个时候共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抱着娃什么都不做,允许他们好好哭一场。等孩子慢慢平静了,再和他们一起回忆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心里是什么感受。不过很有可能哭过一场后,他什么也不说(或者还不能很好地表达),没事一样地玩耍去了。那你也别追着问了,因为一场大哭已经为他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找到了出口。

就在今天早晨,我的闺蜜问我,“你是怎么控制好情绪的?为什么我最近屁点事也没有,但总是有无名之火隐在心里,随时想要爆发!”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小题大做”,也可能就是这样的。比如在之前的很多次,只要他们一哭,我们就迫不及待止哭,因为他们哭起来真的好可怜啊。“各种安慰逗笑、转移注意力、承诺许愿”看似暂时控制力哭闹,但也可能阻碍了他们情绪的正常释放,一次次没有完全释放的负面情绪堆积终于迎来了“无论如何都止不住”。

妈妈们可能要说了,那平时莫非不用安慰?并不是,共情还是需要的,只是孩子哭很正常,不用紧张的一见孩子哭就“如临大敌“。妈妈可能又会说,这分寸好难把握哦!哈,别担心,带娃从来没有公式,如果平时没有化解干净,累积起来大哭一场也没啥,你只要记得,好好抱着他,静静等待他来个酣畅淋漓的大排解也是完全OK的。

  

尽可能多地让孩子识别各种心情感受 ——不要等到孩子情绪爆发了才开始做功课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娃对情绪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但事实并不是。妈妈们请记住,有关“情绪“,是和其他知识一样也需要学习的。在和娃的互动交流中,我们要有意地引入情绪这个概念,尽可能多地让孩子识别各种心情感受,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开心、不开心,什么是高兴、难过,什么是生气、内疚等。

只有认识了情绪,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事件中,引导孩子如何去更好地管理情绪。所以不要等孩子情绪爆发了才着急着和孩子讲各种情绪,那样的共情效果会比事先做了功课的要弱得多。

请记住,越能准确感知和表达自己感受的孩子,他的情绪管理一定是越棒的,他自己崩溃和让你崩溃的次数也会越少!

作者: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发育、早期发展。

相关阅读:

“别人有,我也要”的请求,其实代表了孩子已经长大了!

小小孩就是自私的,别给他超年龄的期待!8岁之前,怎么跟孩子讲公平

你及格了吗?7个心理效应解读孩子奇怪举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妈咪OK(ID:mami-ok),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陪伴30万宝宝共同成长的我们,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儿思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时解答疑问的同时,期待与你在育儿的路上携行共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家合作请直接联系小邦QQ:11679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