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顿悟了,育儿的本质,无非是这两个问题而已

作者:经典图画书 09-14阅读:5308次

童书编辑+ 儿童心理咨询师

最近尝试着给叮当断奶了,慢慢的从减少喂奶开始,没有了哄睡神器,晚上的哄睡任务于是就成了每一天当中的鸿篇巨制,磨了一个多星期,每晚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着。

前天晚上从8点一直和我硬生生扛到11点!彻底打了鸡血一般,讲绘本唱儿歌喝完奶也不睡,后来又哭闹着要爬下床出去玩,一言不合就嚎哭涕泪横流那种。

最后一刻,我终于没绷住怒火,板起脸吼了娃,短时间里震慑了下哭闹不停的叮当,但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强威力的嚎哭,我也更暴躁了。

好在这时候,接力队友来了!

他抱起叮当说“小叮当不想睡觉是么?没关系,有时候爸爸也不想睡觉,有时候妈妈也不想睡觉,这都没关系的。”

末了开玩笑说一句:“你妈妈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咯。”

“你啥意思啊?”

“你自己不想睡时,还不是熬着夜嘛”

我不服气:“我那是工作需要,能一样嘛!”

“那昨晚工作忙完了,还在追《白夜追凶》的是谁?”

“……好吧。” 我给他个白眼,掩饰自己的心虚。

看着刘先生带叮当去客厅玩积木了,下一秒,我的自责和内疚瞬间涌上来。

冷静思考后,重新调整好状态,回到客厅,对叮当坦诚自己的错误:“妈妈很抱歉,刚刚有没有吓到你?”

叮当扁扁嘴,用双手环抱住胸。(这是他表示害怕的方式)

我抱了抱他:“妈妈是太想让宝宝睡觉了,下次妈妈要控制住好自己不发火,宝宝原谅妈妈好吗?”

叮当咧开嘴笑,点点头。

我彻底放下想要他去睡的念头,用心陪他玩积木,没想到十几分钟就他扛不住了,就势躺在地垫上睡着了。

看着叮当酣睡的脸,想起刘先生的话,我脑海里冒出很久之前流行的一个段子:

“你知道为什么家长们吃饭的时候从来不挑食吗?因为他们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菜呀。”

想想的确是这样,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好孩子”规则都是家长规定的,无一例外都是用来约束孩子的,却从没有人用其间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啊。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

点赞颇高的一条回答里提到这么一条:“双重标准, 一方面对子女要求严苛,一方面又缺乏自省,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我相信,我们这辈人看到这个回答,大多数都会举双手双脚来表示认同。

但殊不知,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我们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延续了这种“双标教育”而已。

我把冲叮当发火自己是个双标妈妈的反思发到朋友圈,结果收到了广大妈妈们的群反思

●我每天规定孩子无论困不困都必须上床睡觉,因为睡得好才发育好,但我们自己熬夜追剧打游戏或者名正言顺的加班,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身体愿意不愿意;

●我视电子产品为养育孩子之路上的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每天严防死守不允许孩子触碰,但自己却心甘情愿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奴;

●我苦口婆心要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出人头地前途无量,但自己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目标,更无所谓梦想;

●我埋怨孩子做事拖拉慢慢腾腾,一点也不积极。但自己面对晨起的闹钟却一按再按,蒙头大睡最后懒洋洋起床,急匆匆洗漱出门,看起来就好像很勤快似的;

●我给孩子买了无数绘本和图书,希望孩子安安静静坐下来多看书,养成定期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们自己一年到头又看过几本书呢?

●我埋怨孩子丢三落四,粗心大意,但我们自己丢了手机,想的却是终于可以换苹果8了;

●我强拽着哭闹的孩子离开他心心念念想买的变形金刚,边教训着他“家里这样的玩具有多少个了?”,却忘了自己双手都剁成了千手观音;

●我不给孩子吃零食糖果,但自己每天外卖大餐,任由垃圾食品填充肠胃;

●我不允许孩子接触游戏,但自己每天沉迷《王者荣耀》不能自拔;

●我教育孩子要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但自己脾气火爆动不动发火发怒;

●我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但自己弯腰驼背,一回到家就窝进沙发葛优躺;

●我给孩子报轮滑报舞蹈,希望孩子凡事要有毅力,能坚持到最后,但我们自己办的健身卡,却是三分钟热度,去了几次便没了下文;

……

本来还有点内疚,看到这么多双标妈妈们的陪伴,我不厚道地笑了

当妈后才发现,所谓“忠言逆耳”容易,但“以身作则”却不简单。

嗯,说人话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还记得之前有看过一个新闻,12岁的女孩给爱玩手机的妈妈写了一封信——

“ 你们自己应该先做到少玩手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监督我呀。如果国王自己不能先做到法则,叫公民怎么信任于他,遵守他制定的法则呢?希望往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要再为一个手机而不开心了!请在看完后转交给爸爸,因为他也玩手机太多了。”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信,但是笑过之后,又觉得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啊,他们想问题比大人更透彻。

记得有回我到哥嫂家吃饭,侄子刚吃完饭,嫂子督促他去看英语绘本,侄子不情不愿的问能不能看半小时动画片?

结果嫂子很不耐烦说:“我们每天说好的规定,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来问妈妈可以不可以这样那样,好吗?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班很累的!”

侄子瘪着嘴眼泪都快要掉出来了,我赶紧过去安慰他:“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班很累了,姑姑陪你一块儿去看英语好吗?”

没想到侄子嘟着嘴就对我哭开了:“他们上班累,我上学也很累啊,他们累了可以玩游戏,可以看电视剧,但是我却还要学英语,为什么,为什么啊?就因为他们是大人我是小孩吗?

我被小侄子稚气但又绝对找不出毛病的逻辑问句,硬生生给噎住了

也让我对养育孩子有心的反思和顿悟。

的确,为人父母以后,包括我自己,潜意识里也认可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习惯于将自己和孩子置身于不同的规则体系,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

但却忘了,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施教者,“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传”。

希望孩子能够养成哪些好的品质,行为习惯,树立怎样的三观,过怎样的一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能够做到。

正所谓,育儿即育己。

也终于想明白了,育儿即育己的本质,无非就这么两个问题而已。

我们不允许孩子去做的那些事,我们自己正在做吗?

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那些事,我们自己又能做到吗?

- End -

回复见面礼,丹妈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