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图片来源网络
1
你知道吗?
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几年前从龙应台的文章中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
她写道: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而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孩子往往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之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爆发。
有人说是父母的更年期遇见了孩子的青春期,所以矛盾迸发了。
可真正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家庭教育。
2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
最近,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可以说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我也认真地看完了三集。
感触很多,一时间还难以消化,因为值得思考的地方太多。
而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不再相信爸妈的孩子。
一个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亲身父母,那是怎么的一种对抗?
哪怕父母说自己参加完父母学堂的课程之后会改。
但他一点也不相信。
父母以为他是因为早恋而不想上学,从来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儿子说不会相信妈妈会改。
40年的脾气说改就改?不可能。
他不断试探着父母,但是内心如同坚冰,而将希望放在小小的女友身上。
看看这些孩子,都对我们说了什么?
“我觉得我们不是中了病毒,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感受。“一个12岁辍学的女孩说。
“我觉得这里挺好,虽然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精神感受上好很多。“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
这是对失败家庭教育的控诉。
3
有父母说,孩子如今变成了这样,完成是自由惯了,我们给了孩子太多自由了。
而实际上是行为上放任,精神上却紧紧管束。
如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完全不像我们的先辈。
那时候是强调物质上丰富起来,让孩子吃饱穿暖。
那时的人都很淳朴,社会也不是现在的模样。
就拿如今风头正兴的共享单车来说。
以前的父母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次在粉店吃粉,一个男孩高高兴兴地跑进来,跟妈妈说自己找到了一辆自行车。
不要付钱的自行车,等会还要骑回家去。
本来是共享的东西,但是那把锁被人撬了。
这个孩子像捡到宝一样想着占为己有。
父母要不要教?
怎么教?
如今,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正确地价值观,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为经济发展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没有精神的构建,物质的满足最后让孩子觉得没有方向,信仰丧失,理想缺位。
而且情感教育缺失,成为如今的教育之痛。
学校教育无法在情感上弥补孩子的缺失。
比如留守儿童,影片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夏阳。
父亲是船厂工人,母亲在做保姆。
25岁的夏阳不想工作,沉迷网吧,甚至不谈朋友。
沉默的父亲借了1万外债送他去了训练营,希望能改变孩子。
25岁真的不能说是一个孩子,应该说是一个男人,本应该担当很多的责任了。
可他一直是留守儿童,好像一直没有走出来。
他的世界里,父母是缺位的,没有父母的爱注入,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
我们村也有一个26岁的“小孩“。
他妈妈在他10岁的时候病逝了,一直由奶奶带着,但是奶奶非常宠溺他。
一看到爸爸教育儿子,就说没娘的孩子被欺负,可怜。
然后就一把老泪地把孙子搂着。
而爸爸又长期在外边打工,管的越来越少。
中考的时候成绩一般,没有继续读高中。
敏感的他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工作。
可外边的世界哪里有奶奶的怀抱那么温暖呢?
吃不了苦,流不了汗,干三天活就玩两天。
最后回家过年的车费还要爸爸打钱。
如今就常常通宵混在网吧,回家就睡觉。
他敏感而暴躁,让人无法靠近。
从小没有父母正确地爱和教养,往往会形成这样的人格。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片面的阶段。
所以看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发现导演选择的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切片。
但是我们从这些问题父母的反思中大致能看到。
其实问题在很早以前就埋下了。
只是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4
其实,跟孩子比起来,父母更需要教育。
一个爸爸说,如果自己早5年参加这样的家长课堂,那跟儿子之间也不致于变成这个样子。
这个爸爸之前是怀疑一切的,就是不怀疑自己的判断。
儿子威胁说要跳楼,但他还刺激儿子,说想跳就跳,他觉得儿子没有那个胆。
而当辅导老师谈及孩子的问题时,他会说儿子在骗老师,因为他的儿子他清楚。
而实际上呢,他只是用自己非常武断地方式给儿子打一些“坏孩子“的标签。
这样的亲子关系怎么会不紧张。
更可怕的是,有太多不愿面对问题的父母,不愿承认问题的父母。
对学习保持一种拒绝的状态。
其实学习不是说一定要去参加培训。
但是要有一颗谦逊的心,愿意改变。
而拒绝的那些父母,往往有充分的理由拒绝。
比如我自信我的方法是对的。
比如公司离不开自己,必须加班。
说来说去,都是孩子的错。
但最后发现,原来自己先犯了错,而且还一错再错这么多年。
有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跟我说,“我们常常说要父母自我成长,到底应该成长什么呢?”
我觉得成长来自“自我解剖,自我反省,亲身实践”
这世间没有完美的父母。
很多人说小小鱼很幸福,因为有我这个好爸爸。
其实,我身上的问题还一堆堆的。
但是我会不断地反思。
有一天,伤害了孩子,我会道歉,更会告诉自己如何去克服。
要及时,不要总是等着。
因为等着等着,孩子就长大了。
到了那时候,你的道歉孩子会觉得没用。
因为没有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没有了亲密的亲子关系。
就算你的爱一直在那。
可孩子就是感觉不到。
就好像,你永远也摸不到镜子里的那个你。
当孩子真的到了青春期,父母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
这个时候只能靠社会教育了,但是你又变得不敢放手。
为人父母,一定要从孩子一出生就重视家庭教育,有自我学习的意识。
(本文为鱼爸原创,首发于一点资讯平台)
作者: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交流微信(breedboy)
养育男孩平台: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