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体罚更容易伤害孩子的是语言暴力, 不容忽视的事实

作者:孕婴宝典 05-09阅读:3716次

有这么一个案例:2013年5月7日媒体报道,镇江一9岁男孩在校期间受老师言语侮辱,因刺激而患“儿童精神分裂症”,法院判决该教师侵犯男孩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校方赔偿受害男孩11万元。

对教师的“语言暴力”等软性伤害,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和父母在内,远未像对待“体罚暴力”那样形成高度共识而义愤填膺。为什么?人们的认识上有误区。

其一是,低估了对孩子的危害。虽是“软伤害”,语言暴力的实质仍是暴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其摧残的硬度一点也不亚于体罚的“硬伤害”。孩子的心理发育远未成熟,内心世界是敏感脆弱的;他们最尊敬老师,而为人师表者动辄出口伤人所透射的偏见、歧视乃至仇恨情绪,对孩子身心的杀伤是巨大的,对其一生的影响是难以补正的。

其二是,认为孩子挨老师骂是一种“挫折教育”。殊不知,挫折教育的前提是师爱。孩子从不断受挫、解决困难中学习与养成良好心态,教师鼓励和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经受挫折的能力及品质,这种重要的引导教育,与“语言暴力”不能混为一谈。

语言暴力的威力,就是这么巨大。它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孩子喘不过起来。让她再看不到父母冬日肩上的雪,夏日背上的汗,再看不见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和努力。她只能闭着眼睛,听着那一声又一声的斥责和辱骂。后果真的会像海报所表达的那样:语言伤害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一时脱口而出的话,会要让自己和孩子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

很多父母认为,通过比较可以激发孩子更大的潜力,这是毫无根据的。在把孩子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孩子不一定会产生竞争心理,反而会有失败感和羞愧心。因为失败感,孩子会失去自信,不只是成绩,在生活中也会处处碰壁。

一般情况下父母总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和别人比较的尺度。因为其他的才能(如绘画或音乐等)不容易比较,因此父母总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同别人进行比较。如果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出众;成绩不好,则被认为没有能力。

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父母是否善于发现孩子的能力。父母是为孩子的人生打基础的人,而很多父母总是拿邻居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却把自己的职责抛到了九霄云外。把自家的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比较,就好像拿自己家的苹果树和邻居家的梨树作比较一样没有意义。

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上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待着孩子展现自己的才能。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父母可以说是不辞劳苦。但是,只有满腔热情,盲目地辛苦并不能保护孩子和正确培养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语言暴力不仅仅是语言会让孩子受伤,说话者的神态,动作,甚至父母咄咄逼人的气势,无一不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让孩子被这种暴力的噩梦困扰。所以,强烈呼吁父母教育或批评孩子时,第一原则一定是就事论事:指出孩子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讨论,或提供建议,引导孩子去改变即可。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把一个帽子盖下去,压垮自己的孩子。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在语言暴力下长大的孩子,爱自己这条路一般都会走的很辛苦。他们可能要比一般温暖家庭的人多两个人生功课:

一是努力去消除这种暴力对自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是警醒自己,日后不要成为这样的养育者。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无弥补。如果可以的话,请不要在继续这种语言暴力了。不要再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而最差的脾气和态度却留给自己的孩子,否则后悔的人,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