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或宝宝的哪些营养问题,会影响宝宝脑发育?

作者:临床营养师刘遂谦 02-28阅读:1001次

第126篇原创文章

前一篇文章,【美国儿科学会】2018新政:强荐11种脑发育关键营养素,1000天后难补救,屋主对于美国儿科在2018年1月底发布的,有关生命最初1000天脑发育关键营养素的最新政策做了详细解读。很快有读者来问我:针对中国妈妈和宝宝们,有什么需要额外注意和补充的吗?

基于诸多相关病例,我总结出来几点基于个人经验的补充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启示或帮助。

孩子脑发育起跑线,始于备孕

在我国,人口密度大、就医需求高、医疗资源分配不足等因素,使得我们的家庭医生制度还不够健全和普及、临床营养师的配比也远远供不应求。外加科学可靠的科普力度和范围有待加强,很多育龄女性只是从“家庭关系”和“代际需求”方面做好了准备,也就是:我们需要有个孩子。

但是,大多数女性(尤其是二十多岁的年轻的姑娘们)并没有太多关于备孕、怀孕的医疗知识储备,甚至完全不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与后代发育之间的重要关系。很多姑娘还在盲目减肥、或者体重超标、或者作息饮食非常不规律,身体并没有经过调整阶段,就意外、甚至计划地”有喜“了!

一旦怀上了宝宝,是个家庭都会期盼这个小生命未来的聪颖、茁壮、快乐。但是,如果孕育生命的“土壤”和“肥料”不合适,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的。偏偏我们的医学发展到今天,开创出了那么多喜大普奔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却就是没能发明出一种包治百病的药——后悔药。任你是亿万富翁全球首富,也有钱没处买!好尴尬。

所以:不让孩子的各种发育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上,才是真正聪明的父母。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呢?从受精卵到宝宝出生后2周岁之间的1000天!

正如我前面说的,因为知识的欠缺,很多孕妈妈的饮食和营养观还停留在相对比较滞后的阶段,同时,孕期女性对体重控制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尽管妇产科医生和营养师天天苦口婆心地规劝,孕前BMI过低或过高、孕期体重增加超标的现象依旧非常普遍——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们还没能暂别内心的娇羞少女,还是会小撒娇地列出一大堆无法遵医嘱的理由,回家后仍旧任性地赖在床上快活味蕾......

浇水施肥等待开花结果,这是个慢工细活儿,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儿,也不是需要即刻药到病除的事儿,所以,即便很多准妈妈孕前或孕期的营养状况是不佳的,她们也并没有重视到位,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知道却不以为然,还有一种是知道也以为然,就是管不住自己。

BMI还在17、18左右晃悠,就开始担忧自己怀孕生宝后体型恢复不了,或者BMI已经25、26以上,却毫不担忧,坚持认为”肥沃的土壤好种苗“的老少姑娘们,大有人在。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打包票地告诉她们:宝宝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还有,中国的孕妈妈们常常过度关注一些“养生”补品,一怀孕就开始补这补那(其中很多都是她们完全不需要补、甚至不应该吃的),却忽略了最常规营养素和热量的摄取情况。蛋白质或优质脂肪酸摄入不足、能量摄入超标导致的B族维生素相对供应不足、体重超标导致的铁锌等元素摄入量相对欠量等,都会影响到胎儿的脑发育。当然,其实不止是脑发育,还有其它器官系统。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女性朋友从备孕开始、贯穿整个孕产期,都能定期就诊医院营养科。

信仰/习惯,另一类影响

地域、文化、信仰、以及家庭饮食习惯,也会对孕妈妈和宝宝的脑发育营养素摄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孕妇和乳母的多不包含脂肪酸摄入更容易达标,而内陆地区鱼虾等水产摄入少的,需要增加对这类食物的了解和关注。碘元素的摄入情况同理,建议内陆地区的孕产妇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考虑使用加碘盐烹调(存在甲状腺功能问题的尤其需要在指导下调整碘元素摄入量)。

一部分女性因为宗教信仰、流行趋势或家庭影响而选择吃素,要么是蛋奶素,要么是纯素。虽然素食被证明有很多健康益处,且在欧美国家正在形成一种时尚或流行。但是,对于孕妈妈、哺乳妈妈和生命1000天内的小宝宝而言,素食(尤其是纯素,即:鸡蛋牛奶也严格不吃)对于胎儿和出生后宝宝的营养及脑发育,是存在一定隐患的。

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对孕产婴提出警醒:素食容易让后代从胚胎期起就存在铁、锌、碘、维生素B12、DHA、甚至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而这些营养素不仅会影响胎宝宝或宝宝出生后的脑发育,也会影响他们其他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可是,我有吃豆制品啊,而且我有服用补充制剂啊”。首先,要表扬你,知道通过制剂去补充可能的不足。然后我们说说豆制品,虽然是植物蛋白质中的首选来源,但吸收率依旧是不及肉蛋奶鱼的,虽然钙含量不低,但毕竟不是铁、锌、碘、B12、DHA的富集食物。当然,素食妈妈或宝宝还可以通过坚果种子等(比如榛子、核桃、芝麻、亚麻籽等)来补充铁钙锌亚麻酸等营养素,但受植物来源及植酸等因素的影响,吸收率真的没有动物来源的高。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研究在搜罗了一堆数据后对素食妈妈和家庭提出的善意告诫。更何况,小宝宝在辅食添加初期,不一定对坚果种子不过敏,也不一定能顺利接受这类辅食。所以,初期的添加量很有限。

说到补充制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化学合成品,吸收率是不及天然食物来源的,并且,良莠不齐。所以,建议还是在服用前咨询一下医生和营养师,选择针对你个人情况而言、相对合理靠谱的品牌和剂量。市面上有很多把自己夸得很好的保健品,未必真的好,且,你往往是不需要它的。

还有,善意提醒一下:无论孕妈妈或者整个家庭如何抉择,一旦宝宝出生,建议家长们还是尽可能不要因为自己的信仰或习惯而让宝宝素食,生命最初1000天的营养对于每一个生命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打牢,未来人生的健康才能多一份保障。至于宝宝长大后要不要选择素食,可以等到他们有自我判断抉择能力的时候,自己决定饮食取向。

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同等重要

宝宝出生以后,自然是要大力倡导母乳喂养。妈妈哺乳期饮食如何更科学、而非盲目遵循传统,是很多中国妈妈需要加强学习和实施的。中国传统的哺乳饮食,有其值得借鉴的方面,比如多喝汤水。但也有很多经过现代科学验证为误区的观点,比如:红糖水+N个鸡蛋,或者只喝汤不吃饭,或者蔬菜水果一律禁,或者醪糟米酒无限量......误区踩坑踩太多的话,还是会影响到母乳中营养素含量的。看上去还蛮富足的奶水,有可能少了一定量的关键营养素。

到了辅食添加阶段,及时添加辅食、及时增加食物品种和食物的营养素密度,对于小婴儿脑发育关键营养素的摄入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需要多学习辅食添加的方法和技巧,增加辅食添加的成功几率。并且,这些知识的装备和补充,一定不能等到辅食添加开始再去抱佛脚——提前学习了解,既能避免到时候的手忙脚乱,还能预知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或“绕路”。

我看过的儿科小患者中,有特别特别多的宝宝因为辅食添加失败率高、或者辅食添加进度太慢,导致总体营养摄入不均衡、不充足,就更不要说这些保障脑发育的关键营养素了。最关键的是,这些问题最初都不太受重视,因为妈妈的母乳还够“撑”一段时间。而一旦母乳喂养跟不上需求、辅食又不能及时补充、纠正喂养又遭遇宝宝的各种不配合和“意料之外”,那么,包括脑发育在内的生长发育情况,自然是有欠缺的。至于欠缺到什么程度,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了。

所以,再次善意建议:不仅孕妈妈,宝宝出生后,如果有条件,最好也能定期在营养门诊随诊(当然,你一定要选择有儿科营养经验的营养师),以确保宝宝在生命最初1000天的每个阶段,都不会重复别人家宝宝的营养误区,进而为他们一辈子的幸福奠定好生命健康的基石。

人生真正的起跑线,真的不是从出生开始的!

参考文献:

Graham C. Burdge, Sze-Yen Tan, and Christiani Jeyakumar Henry, Long-chain n-3 PUFA in vegetarian women: a metabolic perspective, J Nutr Sci. 2017; 6: e58.

Meika Foster, Ursula Nirmala Herulah, et al., Zinc Status of Vegetarians during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nd Meta-Analysis of Zinc Intake., Nutrients. 2015 Jun; 7(6): 4512–4525.

Francesca Pistollato, Sandra Sumalla Cano, et al., Plant-Based and Plant-Rich Diet Patterns during Gestation: Beneficial Effects and Possible Shortcomings., Adv Nutr. 2015 Sep; 6(5): 58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