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去世,4位失独老人海外代孕:“有后”真的这么重要吗?

作者:爱读童书妈妈小莉mp 04-12阅读:4953次

一早看到新京报的报道,南京一对小夫妻意外去世,生前在医院留下了冷冻胚胎。

为了让胚胎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为两家人留一个后,小夫妻的父母,4位失独老人请律师打官司,去国外寻找代孕机构。

后来还把代孕妈妈接到国内,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如愿,有了一个名叫甜甜的男婴。

1

一位相熟的妈妈在朋友圈转发这件事,配了一段评论,大意是感慨这四位老人实在太不容易了,祝福他们。

留言里却有人表达不同意见,说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谁又真正替这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想过,这哪是什么亲情大爱,根本就是封建遗毒,自私自利的心理作怪

看完全篇5000多字报道,我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我和朋友小A认识十年了,那会儿她刚结婚,头几年没打算要孩子,后来两次胎停流产。

眼看接近40,两人越来越心急,开始频繁往返医院,先是做人工授精,后来开始尝试试管婴儿。

有次见面,她掀开衣服给我看自己身上的针眼,说,小莉,我已经打了快上百针了,这针比一般的屁股针痛多了,真是活见鬼。

她说,自己对生小孩其实并没有执念,觉得要不要孩子都可以,但老公坚持,两人为此常常吵架。

去年,小A终于怀孕生下一个女孩,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老公本来就小的眼睛,笑得都快看不见了。

他忙前忙后地换尿片,喂奶(刚生完还没母乳),看着一个大男人把小婴儿抱在怀里,那副柔情似水的模样,连我这个旁人看了都感动不已。

小A也说,还好坚持下来了,当年再辛苦,遭再多的罪,现在也觉得值了。

生孩子这件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当然,这个失独老人海外代孕的故事,质疑最多的声音是,把这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带来世界上,老人用这种方式延续血脉,究竟值不值得同情,“有后”这件事真的这么重要吗?

我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老人、代孕这些关键词还是让我想起了去年夏天的经历。

2

去年6月,我在美国生老三,住在一家台湾人开的月子中心里。

月子中心是一栋500多平米的大别墅,六个房间租住给好几家人。

一楼有厨师做饭,大家平时都一起乘车去产检,每天中午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时间久了,大家渐渐都熟了,聊得也越来越多。

在加州,代孕是合法的,每年都有不少中国人去那边做试管婴儿或是代孕,住进去没多久,就发现除了我们三个孕妇,其他两家人都是来做代孕的。

有一对夫妻,看上去已经50开外,男的挺热情开朗,因为和拍爸是老乡,两人经常一块出去采购聊天,女的看上去挺憔悴,话也不多,除了吃饭基本上闭门不出,饭也吃得很少。

刚开始我们也没敢多问,有一次,男人主动和我们说起来。

原来他们有一个儿子,特别优秀,高中毕业后自己申请到了新西兰留学,可刚去没多久,有天早上他们接到学校电话,说儿子突发心梗去了医院,等他们俩赶到,也没见上孩子最后一面。

失去独生儿子后,两人过了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特别是老伴,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健健康康的儿子,怎么会突然心梗,刚刚20岁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说没就没了。

眼看老伴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他心急得不得了,无意中听说加州这边代孕是合法的,就给老伴做思想工作。

老伴刚开始不答应,可整天想儿子自己快崩溃了,最终决定一起来美国。

“我都过了大半辈子了,有没有孩子也不太介意,但女人经不起打击,有个孩子起码有个寄托,老伴有了孩子,生活有重心,不会整天想不开。”

“要是没这条路,我怕她撑不下去。”他长叹一声。

后来我妈听我们说起这事,不免感叹,这世上伤心事太多,排第一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记得刚认识他们的时候,我寻思着,都50多了,这是要二胎呢还是丁克失败啊,知道真相后,我对他们只有同情。

我们孕妇住在月子中心,大部分时间就是吃吃喝喝,一周去一趟产检,可代孕要办的手续,检查要复杂得多。

抽血验血,打针,和代孕妈妈面谈,每件事都可能有意外,我们几个年轻人猫在屋里好吃好喝,总看到他们两个头发花白的在外面奔波一天,疲惫地回来,都替他们心疼。

3

小LISA的满月宴,大家聚在一起吃大餐,看着我怀里的小家伙,那个男人拉过女人说,咱们明年来就能抱着娃娃回去喽。

那一刻,对他们只有祝福。

如果不是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几个月,看到他们费尽心力地想再要一个孩子,我可能也会忍不住嘀咕,“有后”真的那么重要吗,没孩子也可以活得很好啊。

可当你真的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你就知道,我们没资格这样去Judge他们的选择。

去年3月,有媒体报道,重庆一位老人盛海琳,因为女儿女婿在煤气中毒身亡,失独后的她选择了做试管婴儿。

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家而言,十月怀胎是个异常艰难的考验,怀孕期间,她经历了浑身疼痛,身体浮肿,大出血等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

她说,我出生军人世家,我就是那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可历经艰难生下双胞胎女儿后,新的考验又来了。

照料双胞胎女儿的工作,对64岁的她和老伴来说实在太困难,本来俩人的退休金只够自己养老,现在还要养小,光是请阿姨的费用每个月就要1万。

当过多年保健医生的她开始在全国做保健讲座,在一个地方少则一天,多则两三天,如今她几乎走遍了全国,她说,“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孩子积攒一些钱,我已经64岁了,为了孩子几乎拼了”。

“我衡量过很多次了,没有孩子,我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

记得刚看到新闻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想,这是何必呢。

可看了她的访谈节目,听到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我被她的笃定打动,也为她的勇敢折服。

她说,“我不能像年轻父母一样,能更多的陪伴她们,但我一直为孩子的未来四处奔波,我在和时间赛跑,为了孩子会尽力地活着,争取活到104岁,多学习新鲜事物,减少和孩子的差距”。

我想,她已经尽自己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外人没有资格去评判。

生老病死,生排在首位,我们都以为是自己生下了孩子,其实,是孩子选择了我们做父母。

这个叫甜甜的小生命,注定了要经历更多的风雨,送上广州人常用的那句祝福语,“甜甜,快高长大哦。”

-End-

为了生个孩子把命搭进去究竟值不值?这个电影应该让每个老公看看

大S生二胎差点进鬼门关,女人生孩子这道坎谁也不是轻松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