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肥胖不可怕,只要是这种体质就能"复原"做辣妹!

作者:文善博士 07-11阅读:4186次

年轻的妈妈生育后,身体突然变得肥胖起来,不仅减少了生育前的风韵,而且给这些年轻妈妈增加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痛苦。这种由于生育而引起的肥胖简称“生育性肥胖症”。也称为“母性肥胖综合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同妊娠引起的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尤其是脂肪代谢失去平衡有密切关系。据有关资料报道:这种由生育引起的肥胖综合症与生育的次数成正比,生育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关于妊娠和肥胖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妊娠、分娩后母体的肥胖,另一个是肥胖孕妇围产期合并症增多。而且剖腹产和吸引分娩率也随肥胖程度一起上升。已知随着妊娠和分娩次数的增加,部份女性肥胖程度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妊娠20周之前,如果体重增加很多,则妊娠中体重增加就会过大,分娩后也易于肥胖。

产后肥胖的特征

经历了九个多月的怀孕过程,女性产后形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臃肿、浮胖,肌肉松弛、脆弱,骨盆增宽,腹部、大腿突显,腰臀比值增大,全身比例不协调,行动迟缓,体质降低等。此时的女性体力差、容易疲劳、眼睛容易干涩、怕光、情绪不稳、容易发脾气、头晕、指甲枯、小腹胀,整个腹部弹性下降。甚至连带的子宫、阴道,都会失去原有的紧实与弹性。

病因与发病机理

生育因素的影响

妇女因妊娠、分娩,引起下丘脑的功能紊乱导致脂肪代谢平衡失调而易发生生育性肥胖。生育性肥胖的发生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再加上如果有些妇女主观上认为哺乳会影响美观而不哺乳的话,减少了哺乳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就会使下丘脑的功能紊乱持续更长时间,体型恢复则会更慢。

中医认为产后肥胖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脾肾阳虚;或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减肥者多有痰湿内盛、湿热内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金匮要略》指出“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穴位埋线减肥的患者大多伴有自汗、乏力、乳汁不畅、便秘、情志不疏、困倦、腰酸背疼等产后症状。辨证选穴时,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辨证选穴,补虚泻实,调理减肥。

饮食与运动的影响

产后容易发胖的另一个原因,主要是女性产后尤其产褥期卧床过多,运动太少。中国有传统的“坐月子”的风俗,妇女30~40天躺在床上不下床活动;而另一方面又大量摄入高糖高蛋白饮食,远远大于消耗,过多的能量转变为脂肪积聚于皮下,肥胖就产生了。如果以后继续不控制比较亢进的食欲或不加强运动,身体的形态就很难恢复到产前的水平。

遗传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对部分妇女产后不能恢复原来体型的原因经历长期研究后首次发现,产后肥胖的女性体内带有的“825T基因”是她们身体发胖的原因。

辨证分类

脾胃湿热型

孕、哺乳期多食易饥,肥胖以四肢和腹部为主,表现为头晕目眩,嗜食肥甘厚味,精神疲困,身体困倦,畏热汗出,浮肿等。舌苔微黄,脉滑数。

肝郁脾虚型

腹部肌肉松弛,小腹下垂往外凸,孕、哺乳期食欲一般,情绪易波动,产后易便秘或腹泻、乳汁不下,少气懒言、乏力自汗、舌质红,苔薄白或有齿痕,脉细弦。

脾肾阳虚型

常见于高龄妈妈生理功能退化,产后易困倦、腰酸背疼,四肢浮肿、下半身特别容易肿,特别重,肌肉松弛、脆弱,骨盆增宽,腹部、大腿突显,易疲倦、食欲差,舌头胖大或有齿痕,脉沉迟或缓。

微创埋线治疗

1、脾胃湿热型:和胃清热,健脾利湿

取穴:中脘、天枢、水道、梁丘、公孙、曲池、阴陵泉、脾俞。

2、肝郁脾虚型:疏肝解郁,健脾利湿

取穴:脾俞、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阳陵泉局部阿是穴(肌肉松弛部位)

3、脾肾阳虚型:健脾利湿,祛水消肿

取穴:脾俞、肾俞、水分、关元、中脘、天枢、局部阿是穴(肌肉松弛部位)、三阴交、三焦俞、复溜

综合治疗与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结构,预防营养过剩

饮食结构首先要合理。合理膳食产后妇女需要足量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饮食,以尽快地补充妊娠和分娩时的消耗及恢复体力。但过食会使体内营养过剩,多余食物产生的热量可通过代谢转变为脂肪堆积于皮下,造成肥胖。

产妇每天所摄取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类食物要搭配好。其次要适量。产后应该增加营养,但不要偏食鸡鸭鱼肉蛋,而应荤素食搭配,牛奶、蔬菜、水果等食物都要吃。尽量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少吃动物油、内脏、肥肉等。

产后42天内不宜节食,此时产妇的身体尚未恢复到孕前水平,还应保证营养的供给,但应注意别造成营养过剩。一般说来,产褥期妇女每日食用主食400~500克,蛋类50~100克,肉类100~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50克,蔬菜400克左右就可以满足自身营养及正常泌乳所需的营养。显然,让产妇每天进餐5~6次,每次加几个鸡蛋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做好产后锻炼

产后积极运动是预防生育性肥胖的重要措施。适时适度的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避免体内热量蓄积。产后形体训练可采取各式各样的方法,妇女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来选择。系统的形体恢复可从产后第二个月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经过2-3个月系统训练,在保证体能恢复、体质增强、体重减轻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形体恢复训练。适量体力活动如无特殊病理情况,产妇于产后5~6小时即可坐起,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

早下地、早活动,有利于恶露排出及子宫、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防止产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还可以根据各自的体力状况做一些适当的产褥保健操,这对于产妇体力和身体各部分功能的恢复是大有好处的。分娩第二天可以开始做缩肛练习,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以后根据体力状况可逐渐增加腹式呼吸、直腿抬高、抬臀等腹部运动。10~14天后,可以做膝胸卧位、仰卧起坐等动作,以增加腹直肌的张力。产褥期适量的体力活动及恰当的体操锻炼,不但可以促进体力的恢复,更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而防止肥胖。

适时调整心态

有利产后恢复产后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产后锻炼的落实。良好的心态可促进产后恢复。因为产后的身体正处于由一个旧平衡转向新平衡的时期,大约需42天才能恢复到一个健康正常的非孕期状态。因此产妇要充满信心的做好产后锻炼。产后1周可做些仰卧起坐、抬腿运动,以此锻炼腹肌和腰肌,有助于皮下纤维分离的腹直肌的恢复,同时可减少腹部、臀部的脂肪。提倡做一些轻微的家务并亲自护理婴儿,既能调整心情,增进母子感情,又能促进新陈代谢的调节及脂肪的分解,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减少生育期发胖,但如有产后大出血及妊娠合并症者不宜过早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