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专家总结:准妈妈坐月子八点注意事项,教你轻松恢复做辣妈!

作者:欧美潮时尚圈 08-30阅读:3927次

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社会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人生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在坐月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妈妈整个的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到四五十岁都还要受其困扰。那么坐月子有哪些讲究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的知识!

1.饮食:

坐月子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不宜补的过量,吃的过饱,要少食多餐。因为产后运动量减少,吃太多消化比较慢,对胃造成负担。饮食营养要均衡,少吃大补的食物,产妇剖腹产都有失血过多的情况,大补食物会使孕妇的肠胃负担过重,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先期要吃平补恢复性食物(小米、大枣、蛋奶等)适当吃些益胃健脾的食物。中间要吃补血滋阴的药物(生地、当归、龙眼肉、阿胶等)后期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有一点不得不说,有些家庭喜欢给孕妇吃很多鸡蛋,鸡蛋的营养丰富,但是不宜吃的过多,蛋白过剩会增加肾脏负担,而富余的部分也都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了,且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每天吃两三个鸡蛋足够了。分娩中,产妇体力消耗甚大,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减弱,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恢复,因此,不宜进食比较油腻的鸡汤鱼汤等。一周后,再增加鸡汤鱼汤等高蛋白的富有营养的汤汁食物,以帮助下奶。在吃鱼、肉等食物时,不要加辣椒等辛辣调料。3-4个月的时候可以吃些调理身体的中药。对身体产后恢复很重要。

2.减少寒凉风等寒性重的接触:

不要受凉。在夏天,很多人会将房屋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如果天气闷热,产妇很容易中暑。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毕竟刚生完孩子,抵抗力低,容易感冒。开空调的话也不可以直接风对着产妇吹。产妇汗多时要勤换衣服,穿着宽松、舒适。

3.不过度劳累:

适度的劳动与休息,对于恶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产后初始,产妇觉得虚弱、头晕、乏力时,必须多卧床休息,起床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等体力逐渐恢复就可以将时间稍稍拉长些,时间还是以1小时至2小时为限,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导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关节的疼痛。尽量不要生气,特别是闷气,要保持心情愉悦。分娩后的产妇常常会焦虑、烦躁,严重者可成为产后抑郁症。这种反常行为是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的结果,家里人对产妇应该理解,格外体贴,以维护产妇正常良好的情绪,这也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条件。

4.清洁:

有一种观念认为女人生完孩子不能洗头洗澡。专家表示,女性生孩子后洗澡不但不会影响健康,还能有助于保证产后哺乳的卫生。产妇在生育过程中会出很多汗,且易受到细菌感染侵袭,实际上身体较脏,在确保不感冒的前提下,产妇应该洗澡。每次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产妇“坐月子”期间,进食次数较多,吃的东西也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内细菌繁殖,发生口腔疾病。产妇每天应刷牙一两次,可选用软毛牙刷轻柔地刷动。每次吃过东西后,应当用温开水漱口。

5.坐月子要坐够42天:

很多妈妈以为30天刑期一满,就可以恢复自由。实际上,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可远远不止需要30天噢!传统上所谓的“坐月子”,实际上只强调了产褥期前30天的重要性。若是仅休息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大肆吃喝玩乐,或者投入高强度的工作,就真的有可能患上子宫脱垂一类的病,实际上需6-8周。

6.骨盆恢复: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妈妈的骨盆都会变大。宝宝在我们肚子里十个月,慢慢慢慢把我们的骨架都撑大了,必须在产后及时使用塑身衣进行骨盆收紧。产后最少1~2个星期要进行骨盆收紧。2个月内对骨盆进行收紧是最理想的。因为韧带恢复到原来到坚硬程度也需要2个月的时间。

7.月子里要适当下床活动

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就让其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产后较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使血液本来就处于高凝状态下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同时产后盆腔底部的肌肉组织也会因缺乏锻炼,托不住子宫、直肠或膀胱而膨出。

产后及早下床活动不仅有利于下肢血流增快和恶露排出,也能使腹部肌肉得到锻炼,早日恢复原来的收缩力,从而保护了子宫、直肠和膀胱等器官。一般情况下,产后24小时就可在床上靠着坐起来,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

8.保持好心情

分娩后的产妇常常会焦虑、烦躁,甚至对于家人也可能有过分的语言和行为,严重者可成为产后抑郁症。这种状态大约有50%甚至以上的产妇都可出现。为此,丈夫们和家里的妈妈婆婆可能认为产妇实在娇气、事儿多,这么多人伺候着,还不满意,因此生气,不理解,有家庭矛盾从此产生。

有个好身体是一切的资本,坐好月子受益一生!祝愿宝妈们都能顺利度过月子期,做健康美丽辣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