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坐月子是每一位产妇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月子坐得好的女人,人生等于出现了一个转折点,所有产前的毛病都有机会去除,而且体质会改变,越显青春;但如果如果没有坐好月子,将为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落下病根,显老十岁。月子病很折磨人,可大可小的能纠缠你一生。早在还没生宝宝的时候,身边很多人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我各种月子经验。绝对要保暖,即使夏天也要严遮全身;不能出门甚至不能下床;不能洗脸、洗头,更不能洗澡,也不能刷牙;甚至还跟现代科技配套,发展出了不能看电视、手机等等避免伤害眼睛的新禁忌。可实际上,科学证明,如今的新妈妈坐月子不能单单依照传统的民间方法,不然反而是适得其反,弊大于利。下面我结合个人经验给大家提出几点坐月子误区,忘新妈妈不要再照搬照做了。
误区一,月子里多吃鸡蛋才能补充营养
经常可以看到,生完孩子后,产妇就“淹没”在鸡蛋堆里了,这是因为她们认为,鸡蛋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
正确做法:鸡蛋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虽说鸡蛋营养丰富,但吃得太多,蛋白过剩会增加肾脏负担,而富余的部分也都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了,且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产妇产后每日吃两个鸡蛋为宜,最多不要超过三个鸡蛋。
误区二,月子中不能吃盐,否则一辈子咳嗽
月子餐是可以放盐的。产妇出汗多,要哺乳,必须摄取一定的钠。完全不吃盐会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但是建议要少盐、饮食清淡。还有传言说产后喝水会导致内脏下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怎么能不喝水呢?只是刚刚生完一周内不要喝太多,以免引起水肿,影响恢复。
误区三,月子里千万不能洗头洗澡,否则落下病根
这条“戒律清规”可是被很多人坚守着!甚至还碰到产后42天检查时还没有洗头洗澡的妈妈。实际上,保持个人卫生,才可以有效避免产褥感染。
科学“坐月子”,洗澡时最好淋浴,也要重视保暖。顺产出院即可淋浴,剖宫产出院一周后可淋浴,禁止盆浴。但是要注意,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体力不支。
误区四,月子里不能刷牙
产后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反而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认真刷牙。选择软毛牙刷为宜。
误区五,坐月子不能运动
传统的观念里面,生孩子就是动全身筋骨,产后更不能乱动,一定要卧床休息才不会落下月子病。但所谓休息,不是意味着产妇就要一直躺在床上。那样对身体康复非常不利,如果坐月子一直躺在床上不动,四肢缺乏适量运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终日卧床还会增加子宫下垂的风险。
身体状况差不多的时候,增加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加快恢复,还能维持血液循环。但是切忌不能搬重东西,这是对的。我记得刚回家那些天,每当要抱起才几斤重的宝宝时,就觉得特别费力,腰完全直不起来。后来了解到是因为产后腹部肌肉无力造成的,多多休息以后,慢慢就恢复了。
误区六,月子里不能吃水果,水果是生冷食物
产妇由于分娩消耗大量体力,产妇代谢降低,体质大多从内热到虚寒。因此产后宜温,过于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但不是不能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和菜最好温热过再吃。多吃蔬菜水果,营养丰富,肯定对身体是有益的,而且防止便秘。
误区七,不用及时收紧腹部
传统的家人都说不用刻意收腹收子宫,时间长了就好了,产后体形恢复不仅是美丽的需要,更是健康的需要,产后六个月内脂肪是流动的,是重塑体型的最佳时机,产后是否进行塑身的努力,对于产后体形恢复具有巨大影响。产后妈妈的皮肤松弛,腹部变大,腰部负担也加重,在重力作用下,内脏容易下垂。我用的这个束缚,不勒。主要专门针对月子期腹部的恢复。瞧我出月子恢复的。产后尽早收腹能够对腰部曲线至下腹部起提升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内脏下垂,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和骨盆回位,帮助体内机能慢慢恢复。将腰腹部的脂肪重新定位,在舒适中重塑体形。
误区八,要门窗紧闭不透风
产后避风是不能见迎面吹来的风,从头到脚都包严实了,如果受了风,以后就会疼。但是不是一味的捂,产后特别需要新鲜的空气,如果室内空气不流通、空气混浊,容易使产妇、婴儿患呼吸道感染。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会引起产妇中暑。
误区九,坐月子不能天天玩手机、看电视
这个还是看每个人的恢复状态吧。很多人说产后不能看书、手机或电视,会影响视力。其实不会,主要是产妇需要多休息来恢复身体。
相信坐月子能坚持不玩手机、不看电视的人应该是微乎其微。玩手机、看电视不会瞎,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视力下降。我呢,纯属任性。在家休养真的很无聊,所以我选择把电视开着,有精神的时候就看一下,没什么精神的时候就把电视开着听听声音。也没发现视力有下降。
误区十,坐月子不能哭
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月子里哭,但月子里哭不哭哪由得了妈妈?由于体内激素的影响,新妈妈很容易产后失落。眼泪是情绪的一种很好的宣泄物,也是精神压力的一个释放通道。
当新妈妈心情失落时,家人应该给于理解和安慰,而不是觉得她矫情、娇气、不可理喻。尤其老公一定要多疏导和照顾产妇的情绪,协助产妇尽快适应新妈妈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