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总结:新生儿常见的17种症状及产后5个准则,远离月子病!

作者:星座大文化 10-11阅读:2301次

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的喜悦。但对缺乏经验的新手爸妈来说,面对那个小小的人还有手足无措,甚至常被对于新生儿来说正常的情况吓到。如果月嫂跟宝爸宝妈解释这些看似异常的现象其实不是病,但可能宝爸宝妈还是心里犯嘀咕吧,不是太信服。那就让他们看看这篇文章吧!

育婴师总结了下面这17种新生儿的正常现象,希望新手爸妈多学点科学育儿,能让宝宝少受很多不必受的罪。

1、新生儿肚子大

这是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家长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是正常现象。虽然宝宝容易因为啼哭、吃奶等容易吸入更多空气,但月嫂只要观察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良好肚子摸起来软软,就不用担心。

不过当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时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但通常还会伴随皮肤过敏、腹泻等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妈妈就要排查并对症处理。

2、黑色胎便

大部分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到24小时内第一次排便,称为胎便,是胎儿在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为墨绿色粘稠状。妈妈怀孕20周以上时,胎儿肠道中便存在有胎便,其中85%~95%为混合着肠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胆汁黏液及所吞咽羊水中的部分固体成分。

3、吐奶、溢奶

新生儿宝宝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过多、过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见的现象。建议宝妈尽量采用坐喂、半卧位等姿势哺乳,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喂奶后,及时拍隔,宜采取左侧卧位,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左右逐渐改善。

4、生理性黄疸

大约70%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在一周内左右逐渐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这是正常现象,称作生理性黄疸。但如果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严重,或消退后又反复,宝宝精神不好、吃奶不好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

5、头瘤(产瘤、先锋头)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头部可触摸到一个隆起的“包”,用手摸感到柔软,压之有凹陷,这种“包”叫产瘤。产瘤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的头在通过母亲产道时受到挤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头先通过产道的部位皮下水肿,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几天后会自然消失。

6、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如针尖大小黄白色的小疹子,这就是婴儿粟粒疹。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积而形成的。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痒,不需治疗。妈妈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引发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数周就会自然消失。

7、胎脂

足月的初生儿皮肤上会覆盖一层灰白色的皮脂,能够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这些胎脂的分布并不均匀,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自然消失,不需要刻意擦拭。

8、生理性脱皮

新生宝宝出生几天或几周后会开始出现脸部和全身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期间,可以涂抹润肤油/霜,以保持皮肤滋润。其次,不要撕宝宝的蜕皮,存在感染的危险,等待自然脱落。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9、口腔内白点(马牙、上皮珠)

在新生宝宝口腔的上腭中线附近会看到针头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叫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在宝宝牙齿牙龈边缘也会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块,看起来好像萌出的牙齿,俗称“板牙”或“马牙”。上皮珠和马牙对宝宝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必做任何处理,会自然消失。

10、吸吮小泡/脱皮

吸吮小泡指的是婴儿上下嘴唇中间部位出现的小泡,是因为吸吮动作所致,和喂养方式以及“上火”无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为此担心。宝宝稍大些,吃奶时间隔拉长,便不再出现。

11、鹳咬伤

很多宝宝出生时脖子后面、眼皮或者鼻尖上都有一片不规则的红色区域,这是一些毛细血管群,通常会在1岁半左右时自行消失,不需要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由于在西方有鹳鸟送子的传说,认为宝宝由鹳鸟叼来送到爸爸妈妈怀里,所以有人称这些红印为鹳咬伤。

12、生理性抖动(惊跳反射)

多数新生宝宝在浅睡眠状态中当遇到声音、光亮、震动时常会出现出现四肢或身体无意识、短暂不协调的抖动,被称为新生儿睡眠惊跳,是种正常的生理表现。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不必紧张。

13、体重减轻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会在出生5天内体重减轻,一般会减轻5%~10%,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宝宝进食量少,呼吸和皮肤流失一些水分、脐带干燥、胎脂脱落及尿液和胎便的排泄而引起的体重减轻,属于生理性体重减轻。一般到第10天就会恢复到出生时体重,10~14天体重开始增加。

14、一吃就拉

新生宝宝常会一吃就拉,但这并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胃里进入食物后,对肠道从上到下产生刺激,形成胃———结肠反射。有些宝宝会持续这种情况到几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更为明显,甚至每一次吃完奶或吃奶时都会排便。

15、呼吸不规律

新生儿因胸腔小,每次呼吸带来的气体交换量少,所以需要增加呼吸的次数来获得足够的氧气,再加上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在睡眠中会发现宝宝很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律、快慢不均匀,这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新生宝宝皮肤颜色红润,就不必惊慌。

16、体温波动大时高时低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脂肪薄,因此保暖效果差,会随着周围温度变化而改变,因此会出现体温时高时低波动大的情况。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17、乳房增大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出生5天左右后,常会出现乳房的乳腺肿胀现象。这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妈妈雌激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来自母体雌性激素的逐渐消失,肿胀的乳房也会渐渐恢复自然,所以不需要担心。

新妈咪在经历了生产大关后,身体需要复原,休息对于她们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后妈咪一定要坚持5个准则,能够促进身体恢复,帮助妈咪远离月子病!

【新妈产后要坚持这5个准则】

1.学会拒绝不必要探访生子是人生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亲朋好友难免会来探访。如果新妈咪觉得他们的探访,打扰了自己的休息或睡眠,可以找些借口委婉地拒绝,比如风俗习惯,身体不舒服等。要知道,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比宝贝和你的休息更重要了。

2.培养宝贝生活规律如果宝贝夜里吃奶次数过多或夜啼、睡眠不规律等情况,都会打乱你的生物钟,让你倍感困扰。所以从宝贝出生后,新妈咪就要注重培养宝贝规律的生活。比如,逐步让宝贝的睡眠和吃奶变得有规律等,会让你有更多时间休息。

3.休息第一放下家务

有些妈咪即使在月子期间也闲不下来,不注重休息,往往会觉得身心疲惫。这样做反而会得不偿失,因为对于新妈咪来说,家务不做并不会有多大影响,而休息不好却影响巨大。不妨从现在开始放下家务,把它留给保姆或家人,好好休息一会儿或睡一觉吧!

4.学会放手,充分发挥家人的作用

如果新手妈咪们对家人照顾宝贝或做家务不放心,不妨在平时多给他们一些指导,让他们多一些时间和机会锻炼。慢慢学会放手,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充足,你还会发现,只有你休息好了,宝贝才能更好。

5.巧用育儿工具,提高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使育儿也变得轻松起来。妈咪们不妨利用一些育儿好帮手,比如消毒锅、电动吸奶器、温奶器、榨汁机、食物研磨器等,为自己提供方便,减轻工作程序,提高效率,休息的时间也会增多。

1.休息好有助身体器官复原新妈咪分娩后,身体器官需要复原,所以良好的休息对于身体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身体尽快恢复,平时就要注意睡眠和休养;相反如若休息不好,不仅身体恢复速度慢,而且还可能造成导致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2.休息不好影响乳汁分泌要知道,乳汁的分泌与妈咪的休息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休息得越好,乳汁就会越丰富;相反,如果新妈咪过度疲劳,就会影响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减少。

3.产后収肚肚

很多生了宝宝的妈妈都知道,产前无论皮肤多么紧致,一旦生产结束,肚子立刻松弛下垂。加上坐月子、哺乳期各种营养猛料,让妈妈们几乎都摆脱大肚子,如宝宝还在腹中4、5个月的大小。

在怀孕期间,骨盆起着支撑胎儿、胎盘的作用,在妊娠晚期,随着胎儿不断增大,胎头慢慢下降进入骨盆,卵巢分泌出一种叫"松弛素"的物质,使耻骨联合部位逐渐分开,韧带随着松弛,这些生理性的变化都是为宝宝的分娩做好准备。在产妇分娩过后,骨盆的这些肌肉也会因为极度扩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要想恢复到孕前的平坦,完全依靠于身体的自我恢复是不行的,就需要借助腹衣的外力的塑辅。所以不管从体质恢复还是体型恢复任何一方面收腹品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收缩腹部,防止内脏下垂,预防妇女病。但要使用专业透气性好的,如果材质不透气,还会造成腹部湿疹,甚至于会引起腹部潮湿而着凉,落下“妇女病”,女人一定要爱自己。所以这时必须束缚,束缚可以收缩腹部,防止内脏下垂,预防妇女病,束腹材质最好选用棉质透气性好的。

4.妈咪的睡眠质量关系着精神状态产后抑郁如今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产后休息是否良好与产后抑郁症也有着密切联系。新手妈咪,经常觉得睡眠和休息不好,容易出现焦虑、疲倦、精神抑郁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宝贝的健康。

.

薇信 3137 1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