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以来,好几个微信公号都在转载一篇未婚女孩屡次堕胎的医案,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后背发凉。
这个女孩只有27岁,自从六年前与男朋友同居后,至今已堕胎17次,平均每年两次还多。她的子宫内膜被刮得面目全非,薄得像一层纸一样,最近这一次,医生严肃警告她,再做人流的话,以后怕是再也怀不上孩子了。然而女孩依旧是一副淡定自若的表情,边玩手机边说,目前还没有结婚的打算,也没能力抚养孩子,坚决要打掉。
我的老同学群里有好几位做医生的,他们转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加上了震惊、痛心又恨铁不成钢的评论。震惊于这个女孩把人流当避孕的愚蠢,痛心于她今后极有可能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恨她对自己的健康和胎宝宝生命的漠视。同学们纷纷惊呼,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确实,这一届青少年在两性关系上的开放和大胆,已远远地甩了我们这群70后叔叔阿姨们一条银河系。这个堕胎17次的姑娘虽然是极端情况,但类似的事情绝非孤例。我有个当妇产科医生的同学说,她所在医院近五年来,未婚女性人流率持续高于已婚女性,其中在校学生超过半数。而且这些女孩有个共同的特点,来做手术的时候表情里写着无所谓。她做过的年龄最小的一例手术,是一个15岁的初中女生,和高二的“男朋友”发生关系,第一次就“中招”了,来医院时已经怀孕三个多月,由于年龄小,生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手术时险些造成子宫穿孔,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将来怀孕生育埋下隐患。
除去这些已经造成明显后果的,还有更多徘徊在边缘跃跃欲试的。地铁里,大街上,经常可以见到穿着校服、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几个男生或女生扎堆在一起闲聊,讨论A片情节的也不在少数。
说到这些现象,人们很容易地把责任归咎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网络信息,殊不知,这些发生在青春期后的离经叛道之举,其实早在童年就埋下了隐患。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教育上同样如此。家长在孩子性教育问题上的缺位或错误做法,要负主要的责任。
以现在的信息发达程度以及孩子们的智力发展程度来说,我不相信这些在性问题上轻率任性的青少年是因为“缺少性知识” 才出问题,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比之前任何一代人都能接触到更丰富的性知识。遗憾的是,性知识的丰富没有伴随着性观念的成熟,身体荷尔蒙的爆发与精神品格的成长没有同步,才造成了这些悲剧。
比起我们这代人青少年时期近乎空白的性教育,现在的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普遍有了很大的增强,开始把“性”当成亲子教育中的一部分认真考虑了。但是,由于对“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以及对教育规律把握的不到位,却很容易踏入误区。
误区一:性教育就是尽早给孩子传授性知识。
不少家长觉得要避免孩子在性问题上的无知,使他以后不走弯路,就要在他还没有产生性欲之前,尽早地把性生理知识教给他。我见过有妈妈对四五岁的儿子详细讲解精卵结合的过程,对五六岁的女儿解释月经。有的家长还给孩子看有关男女裸体、性器官等的图画、书籍。
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效果却很可能适得其反。性欲和食欲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到了该懂的时候自然会懂,不需要做过于写实、详细的传授,特别是不宜对低龄儿童过早地传授,这也许是性知识区别于其他科学知识启蒙最明显的地方。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的性冲动需要受到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约束,所以性教育远不止是性生理知识传授,还包括性心理、性伦理的引导,而这些,必须要伴随着人的心智成长,才能理解和接受。过早接触性生理知识,除了刺激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在精神世界还很稚嫩的时候更容易受到诱惑,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好处。
误区二:性教育对女孩重要,男孩就没那么重要。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加上千百年延续下来的贞操、“妇德”观念,通常认为女性是两性关系中的弱势一方。大部分情况下主动发起性要求的是男性,不成熟的两性关系带来的后果如怀孕、堕胎也都是由女性来承担。所以,女孩家长在性教育方面会比男孩家长多些紧张和重视,而男孩家长的性教育往往较为缺失,相当多的还是停留在“我是男孩,我很厉害,很有力量”的概念。
而实际上,真正和谐的两性关系,不是占有和征服,不是一方享受一方倒霉,它是平等的,男女两性在其中都负有珍爱自己同时爱护对方、对一段关系负责的义务。不成熟的性关系,伤的是两个人,男孩也会因此自尊受损,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在未来的恋爱和婚姻中遇到坎坷。男孩同样需要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否则,性教育就变成了对女性单方面的守贞教育,女孩万一遭受性侵害还要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这是不平等、不完整的性爱观。就像那个堕胎17次的女孩,我认为她男朋友的责任绝不比女孩自身要小,这个男生一定也是从小没有受到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引导,才会如此轻贱女孩的身体。
误区三:性教育就是严格管控不让孩子接触“黄色”的东西。
我们说不赞成给孩子做“性科普”,但是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信息来源的增多,必然会接触到一些描述性的东西,这时有的家长就很焦虑,且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我认识一位妈妈,从小对女儿的教育很严格,早早给女儿规定了很多禁令,如“尽量不要和男同学一起玩”、“放学后两个小时内必须回家”、“不准看描写男女之事的书、电影”等等,女儿也很听话。但是,女儿13岁时,她偶尔发现女儿在电脑里下载了一些“黄色”图片,瞬间感觉要崩溃了,把女儿狠狠教训了一顿,并且立刻停了家里的网络,不让她再看“黄色”、“下流”的东西。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借用同学的IPAD继续在看,对性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逐步下滑,后来竟与男同学在外过夜。
这位妈妈的失误,在于她根深蒂固的观念,把性定义为下流、肮脏的东西,指望孩子从小到大与性绝缘,却在将来走进婚姻殿堂时一夜成熟,所以用粗暴的手段去遏制青春期孩子对性的好奇,结果却是更刺激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在“探索”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当初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也不要说,相信孩子的底线和自我调节能力,关心好孩子的起居冷暖,多和孩子聊聊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就行了。一个有自尊的孩子会把握好自己的,不会一直看黄色图片,更不会轻易去做图片里的事。
正确的两性观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人整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庸俗低级、精神面貌颓废放纵的人会在两性关系中有负责任的态度,反之,一个拥有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也不可能在两性关系中做得离谱。
曾经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叫小娜。小娜长相漂亮,打扮前卫,性格大胆泼辣,听朋友说,她当时31岁,已有十年的做小三历史,而且已经换了五六个主儿。她特别善于发挥自己的女性魅力,把定力差的上司和客户发展成情人,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实际利益后,又转而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我听得目瞪口呆,问我朋友,她不觉得那样是让人不齿的吗?她不准备结婚成家了吗?朋友鄙夷地撇撇嘴:“每个人的荣辱观不一样啊!她毕业到现在就没正经工作过,没有一份工作做得久,整天想着走捷径,从男人身上捞点好处,还觉得那是自己的本事。结婚?才不要呢,在她看来,既没有婚姻束缚,又不用辛苦工作,还有人供吃供喝供衣服包包,又能享受性爱的欢愉,这种日子简直赛神仙呐!”
只是,命运赠送的所有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最近又听朋友说起小娜,近两年,“年老色衰”的她已经找不到金主,又得了严重的妇科病,不得不住院治疗。而曾经享用过的豪宅、名车,没有一样是属于她名下的。现在的她除了一副病弱的身躯,一堆不同男人送的衣服、包包、化妆品、首饰,别的什么也没有。
看到周围同龄人都有了温暖的家庭,她开始后悔了,决定嫁个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四处托人介绍对象,长相、经济条件、婚史、有没有孩子全都不在意,只要人好。可是,哪个人品端正的男人愿意接受有过这么一段黑历史的女人呢?
小娜长达十几年混乱的性关系,难道只是“性”的问题吗?显然不是,而是她整个人生价值观的偏差,把追求享乐当作人生目标,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依靠男人而不是自我奋斗上,导致严重的低自尊状态。
听说小娜的老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父母育有一儿一女,对女儿疏于关心教育,所谓的“教育”也只是有意无意对她灌输“女孩子要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找个好主儿”。小娜为什么变成那样,答案已昭然若揭。
而我公司里有个入职两年的年轻姑娘小瑜,就是另一番风景。
小瑜名牌大学毕业,是个开朗大方的“氧气女孩”,工作上勤奋肯干,又很有悟性,试用期还没过半,主管就对她好评连连。
小瑜刚进公司时就不避讳自己有男朋友,而且已经住在一起。作为70后“老阿姨”的我最初听到这话,心里是有些看法的,心想现在的小姑娘怎么那么开放,未婚同居也不害羞,这万一怀孕了岂不让人笑话。而且,这么小就谈恋爱,又会放多少心思在工作上?
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我多想了。
别看人家小姑娘初入社会,心里却是有谱得很,把工作、生活、恋爱协调得妥妥的。工作时全神贯注,几乎没见过她上班时间接打男朋友的电话,跟项目、写文案、做报表样样出色;业余时间,两人一起逛书店、看画展、健身,过得精彩充实。她男朋友现在在职读研,两人商量好了等他毕业就结婚。小两口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规划,平时从不铺张浪费,正在为攒钱贷款买房而努力呢。至于未婚先孕,更是没影的事,小瑜还说,结婚后不想马上要孩子,要把两人的工作都稳定了、育儿观念磨合好了再考虑。
我不得不为这个姑娘成熟、睿智的爱情婚姻观叫好。她享受性爱的欢愉,也懂得背后的责任;她把爱情当作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没有迷失自我、捆绑对方,知道好的爱情是让双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时代发展到今天,一味批判婚前性行为似乎已没有多大意义,这是件既无需提倡鼓励、也无需如临大敌的事,关键是能不能把握好,在两性关系中保持身心健康、人格独立。
所以,好的性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本质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的支点,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树立积极向上、自律自强的生活学习态度和高雅的兴趣爱好。我相信,孩子拥有了这些,在任何方面不可能腐坏堕落,包括性。
性教育的第一个任务,或者说最基础的,应该是引导孩子树立性别意识,认同并喜欢自己的性别,知道两性差异,能把握好两性之间相处的尺度。一般孩子在一岁左右就会产生初步的性别意识,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三四岁左右是追问“我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高峰期,五六岁时已认清了男女身体特征的区别,对性的好奇心开始下降,直到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时再出现一个高峰。家长要因势利导,在童年时期时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性别的美好,尽量满足孩子一些与性别密切相关的心理需求,比如允许女孩爱美且漂亮,允许男孩调皮且爱搞小破坏。在生活中,要注意把握好一些事情的尺度,五岁以后一般就不应该让孩子与异性家长同睡、共浴、一起上厕所,让孩子正确认识两性的界限。不要在公共场合随便暴露孩子的敏感部位,让孩子随地大小便,这不仅是公德问题,也是保护孩子尊严的问题。家长宁愿自己麻烦些,做足出门的准备工作,也要让孩子避免那样的尴尬。
想让孩子拥有积极、正面的性观念,家长首先要有对性的正确认识。不要把性定义成龌龊、肮脏的事,性是人的生理需要,健康的性关系是一件创造生命、繁衍后代的美好的事,更是构成和谐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元素。现在,很多描写杰出人物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适度地反映主人公的情爱生活,比如去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时上映的影片《青年马克思》,其中就有不少马克思与妻子燕妮拥抱热吻、浓情蜜意的镜头,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革命导师有血有肉的一面、丰富而有激情的灵魂,使马克思的形象塑造更为立体、丰满。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定义性、理解性,从“灵肉合一”的角度去诠释什么是健康的性。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描写爱情积极正面、尺度合适,用语细腻感人的经典文学影视作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主人公心灵契合、精神相通、共同追求梦想、实现自我提升的美好意境中来,促使他们从性意识萌动开始,就能从比较高的立意来理解性爱。
性教育第三个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念,懂得两性关系中包含的责任和应当遵守的公序良俗,树立两性之间平等、尊重、互爱的意识。比如很多孩子会出于对某个异性小伙伴的喜欢,说长大要和他结婚,家长对这种稚子之语完全可以表示认可,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憧憬一下他们穿着婚纱、西装步入婚礼殿堂的景象,然后趁势给孩子讲讲“结婚意味着什么”,让孩子知道两个人要一起做很多事情,祝福他长大后能有个幸福的小家庭。还可以给孩子们看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长大过程的图片、视频等,这是一种生命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好,无形中在孩子心灵里植入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对生命负责的精神,也许就能促使青春期女孩谨慎考虑发生性行为后可能遭遇的怀孕、堕胎问题。
那么,具体的性知识传授需要吗?当然也是需要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传授的尺度和方法是有讲究的,不宜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对孩子进行“性科普”,如详细讲解生殖器、性行为等。只让他们知道这样几点就可以了:第一,男孩女孩主要的身体特征;第二,孩子是妈妈生出来的,并且需要爸爸妈妈结婚才能生;第三,注意保护自己的私处,保持卫生并且不暴露在外人面前。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足以支撑起一个青春发育期前的孩子对性的认知了。至于更进一步的,自有时间来成全。
至于一些家长担心不提前告诉孩子会不会让他到时候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处理?可以肯定地说,不会。每个人自有接受和适应自己身体变化,并使行为与之匹配的本能,比如我们这一代女性,几乎没有谁被提前告知过有月经这回事,但我们面对自己的初潮都表现得自然、淡定,即使有些小紧张、小尴尬,经过妈妈的安抚也就完全释然了。相反,如果母亲在一个女孩离初潮还远的年龄就对她念叨月经,那才容易引起恐慌,孩子时不时琢磨“下体出血是什么感觉”,反而把她搞乱了。同样,男孩的遗精也不需要提前“科普”。时候到了,由同性家长作适当的解释,告诉他们“这表示你长大了”,是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
我们要坚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里都有向上向善的基因,在性的问题上同样如此。美好柔和的性教育,其实是“外围用力”的,也就是说不直接在“性”这件事本身多下功夫,而是在人生价值观的塑造、精神品格的培养和兴趣爱好的熏陶上用力,多给孩子关心、理解和正面引导,让孩子拥有充分的自尊感和幸福感,等到花期到了,能够美丽自信地绽放。这样的孩子,还用担心他们在性的问题上走入歧途吗?
作者介绍
七彩仙人球,“尹建莉父母学堂”签约作者,六岁女宝的妈妈,企业行政管理,一个年届不惑但始终不丢失好奇心的中年少女,一个既想要事业开挂又想要家庭美满的贪心妈妈,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挑灯码字,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愿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对婚姻、家庭、育儿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