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最忽悠人的几大误区,准妈妈们可别再犯了!

作者:拉拉系哦 06-08阅读:1893次

“孕妇多吃水果,生出的孩子皮肤好”、“保持大量运动,生的时候不受罪”、“生病了不能吃药,否则孩子会畸形”……身为孕妈妈的你是否听过这些孕期的说法?并且半信半疑?

自从怀孕之后,我们开始补充各种各种营养,不怕多,就怕少。怀孕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吃的特别多,就是害怕宝宝出生后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不只是我们,孩子的爷爷奶奶为了孙子能够更加的健康,也一直催我们多吃一点。好像我们吃的多,宝宝出生之后会直接跑似的。

误区一:职场准妈妈每天大量健步走,生的时候不受罪

★正确做法:孕期运动量是孕前的一半★

孕期建议适当运动,不提倡过分运动。适当运动还跟自己的基础运动有关系,如果平常坚持健身,怀孕后继续健身并不觉得不舒服,所以建议孕期运动量维持原来运动量的2/3或者一半,比较合适。

孕期提倡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游泳、瑜伽,不建议爬山、蹦蹦跳跳的高风险运动。尤其在前三个月,胚胎的发育不是那么稳定,胎盘没发育好,如果过分地跑跑颠颠或提重物,容易造成流产。孕晚期肚子里胎儿比较重,如果运动强度比较大,比如跑步会给它一定的压力,可能产生先兆早产或早破水。

误区二:每天无限量吃水果,生出的孩子皮肤好

★正确做法:每天水果适当就好★

长辈们说:怀孕妈妈多吃水果,妈妈不容易发胖,宝宝的皮肤也会好。实际上水果除了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外,其他营养成分并不多,反而含糖量不少,而且多吃水果还会极易造成热量积聚,导致肥胖等疾病。近年来,孕妈妈因暴食水果而引发妊娠糖尿病的例子屡见不鲜。孕妈妈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12.5公斤左右属于正常,如过量摄取糖分将使孕妈妈的体重超标、胎宝宝过大,分娩时容易发生大出血。营养师提示:每天1-2个水果即可满足妈妈宝宝的需要,根本无需吃太多。

误区三: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睡觉多胎儿长得快

★正确做法:尊重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概念,怀孕以后更是这样。有些职场女性觉得怀孕很辛苦,一怀孕就在家休息不上班了,并不提倡,尤其是工作不是特劳累的。如果怀孕后不接触别人,孕妇会觉得很郁闷,即使每天去公园里散步,今天看着很新鲜,明天就觉得不新鲜了。如果孕妈妈的工作不是环境那么糟糕的话,建议尽量去上班,人还是应该有交流的,这样思维才活跃,心情才愉悦,孩子生出来也健康。

误区四:大量吃喝补充营养,为孩子快点长大

★正确做法:管理孕期体重,胎儿不超4公斤★

我们一直认为,孕妇一个人吃,能够给自己和宝宝都补充营养。这是没错的。但是,孕妇如果吃太多,会导致热量摄入过量,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症状。

孕妇肥胖会导致妊娠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会增加分娩的难度。而且,会增加宝宝患病的几率。孕妇进补要讲究均衡,千万不要疯狂进补!

误区四:腿疼抽筋必须得多补钙?

★正确做法:孕期适不适合补钙,医生会给你建议★

别再瞎补钙了!如果补钙过多,有可能会引发肾结石与奶碱综合征,还可能有引发癌症的危险。缺钙的妈妈应该在饮食中补充钙质,平时多晒太阳也有助于钙的吸收。而且实际上腿抽筋并不全是由缺钙引起的,孕期体重的不断增加,会加重孕妈妈的腿部负担。小腿肌肉受凉,寒冷刺激也容易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入秋以后,孕妈妈们更要注重平时的保暖。此外,长时间保持仰卧以及睡眠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腿部抽筋,因此睡觉时孕妈妈采取左侧卧位,可以改善腿部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