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坐月子调补不宜过急,分阶段进行更科学

作者:佛山妇幼保健 08-16阅读:376次

很多产妇分娩后,

家人会立即给予进补,

我院中医科卿璐芝主治医师表示,

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产妇分娩耗气伤血,

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

肠胃蠕动功能也差,

此刻立时进补,

不但没法吸收,

反而会伤害脆弱的肠胃,

产后调补应该循序渐进,

以饮食均衡为主。

中医师,医学硕士

专业擅长: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月经失调、痛经、带下病等妇科常见疾病;

2.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妊娠剧吐、羊水过多等妊娠期疾病;

3.中医药治疗产后疾病及产后体质调理;

4.咳嗽、疳积等小儿常见疾病;

5.失眠等内科疾病。

产后女性的体质特点

虚:

因孕期营养基本优先供给胎儿及分娩耗气伤血,产后妇女常呈“百节空虚”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孕期营养基本能保障,现代人产后虚不如古代那么明显。

瘀:

主要指子宫内残留的瘀血浊露。

寒:

产时产后多汗,阳气随汗脱出,阳气虚则寒,加之气血亏虚,俗有“产后多虚寒”、“产后一块冰”之说。

产后女性调理原则

补虚、祛瘀、散寒温补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多休息,睡眠要充足,不宜过早过度操劳。

适当进补:食物、药物。

适当活动。

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勿接触冷水,洗头要及时吹干。

衣服应厚薄适宜,避免过热汗出过多。

分阶段调补更科学

产后第1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选方——生化汤(当归12克、炮姜6克、川芎9克、桃仁6克、炙甘草3克)

☆目的——为顺利排除恶露、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

☆服药时间——产后3天,每日一剂,约服5~7剂。

☆禁忌:湿热重者、肝阳横逆所致的眩晕胁痛、阴虚内热所致的口燥咽干、感冒咳嗽等有外邪者。

产后2-3周 ——健脾祛湿收涩、补气养血

☆选方——补中益气汤(黄芪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陈皮3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

或参苓白术散(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陈皮5克、扁豆10克、莲子去芯15克、炙甘草5克、山药10克、砂仁5克、薏苡仁15克)

☆目的——固护产妇肠胃功能,以便能受后补;加速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

☆服药时间——一日一剂,共服7-10剂。 无湿气选用补中益气汤,湿重选参苓白术散。

☆产后第3-4周——补气养血

☆选方——八珍汤(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2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

☆目的——补益生产后的耗损。

☆服药方法----以5-6碗水加少许酒,先将猪肚或猪小肠炖至七分熟,再加入药汤一起炖至全熟。

常用于产后调理的食物、药物

☆补气血(补肝脾):小米、紫糯米、鲜淮山、羊肉、鸡蛋、鸡肉、猪肝、桂圆、红枣、莲子(去芯)、黄豆、当归、参、黄芪、熟地、黄精、何首乌、阿胶、淮山、白术等。

☆补肾: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豆、枸杞、核桃、桑葚、海马、冬虫夏草、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等。

☆祛瘀:红糖、桃仁、红花、益母草、艾叶等。

☆散寒温补:羊肉、艾叶、姜等。

☆通乳:红豆、鲫鱼、莴笋、猪蹄、花生、木瓜、莲藕、黄花菜、豌豆、豆腐、葱、通草、漏芦、路路通、王不留行、车前子、穿山甲等。

☆抗抑郁/疏肝理气:海鱼、香蕉、桔、橙子、菠菜、莲子、百合、玫瑰花、茉莉花、佛手、玳玳花、素馨花、薄荷、合欢花等。

供稿/中医科

编辑/宣教科 张晓辉

编审/刘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