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你的朋友圈一定被这条新闻刷屏了。
北京时间8月31日20时左右,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住院部5楼,一名待产孕妇从楼上坠下身亡,经当地公安机关认定系自杀。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临产妇女来说,分娩既是一种企盼,也是一种恐惧。
自然分娩究竟有多痛?有产妇将分娩痛比作“20根骨头同时折断”,还有产妇感叹“当时痛得想死的心都有了”。
有医学研究表明,自然分娩产痛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事实上,如今的医疗水平已经有多种方法来缓解自然分娩的疼痛:药物分娩镇痛、水中分娩、经皮电神经刺激仪等,而其中硬膜外分娩镇痛最受推崇。
什么是无痛分娩?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其实叫做“分娩镇痛”,是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最大程度的减轻。
无痛分娩风险较小,为准妈妈进行无痛分娩时,当出现规律宫缩并且宫口开大2cm时开始麻醉,一般数分钟内见效,持续麻醉到宫口开全,随后调整剂量或停止。麻醉可阻断传递痛觉至中枢而使产妇不会感到疼痛,此法虽将微细痛觉神经阻断,却不影响较大神经的功能,故产妇下肢仍可自由移动,并可感觉到子宫收缩。
这一技术与剖腹产麻醉的操作方法完全相同,都是由专业的麻醉医师从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醉药,但用药浓度不及剖腹产麻醉的1/10,并可根据产程的进展情况调节药量和用药时间,使产妇在骨盆腔肌肉放松、产痛减少八九成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活动正常,较为轻松地完成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的好处有哪些?
安全:医生在产妇腰部的硬膜外腔放置药管,药管中麻醉药的浓度相当于剖宫产的十分之一或更少,因此是很安全的;
方便:当宫口开到三指时通过已经放置的药管给药,产妇可以带着药管活动;
药效持久:给药十分钟后,分娩的妈妈就感觉不到子宫收缩的剧烈疼痛了,能感觉到的疼痛就好似来月经时轻微的腰痛,直至分娩结束;
适合人群广:大多数的准妈妈均适合无痛分娩;
提高分娩期母婴安全性,一定程度缩短产程、减少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胎儿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等。
无痛分娩会影响宝宝健康吗?
无痛分娩应用的硬膜外麻醉,所用浓度只有手术麻醉时浓度的 1/5至1/10,到达胎儿的剂量微乎其微,作用几乎可以不计,不会造成胎儿畸形发生率高、智力低。
另外,很多产妇顾虑使用无痛分娩是否会影响分娩的过程。实际上决定分娩过程是否顺利主要有四个因素:产力、胎儿大小、产道(骨盆等)及产妇的精神状态。分娩镇痛技术对胎儿的大小、胎方位和骨盆的大小没有什么影响,只会对产力和产妇的精神因素造成一定的影响。客观来说,无痛分娩会造成产力变弱,但这个过程可以使用催产素来进行调节,整体来说,无痛分娩技术并没有增加难产及剖宫产的风险。
技术成熟为何不能普及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欧美有些国家,无痛分娩比例高达80%以上,而在中国目前还不到10%。
无痛分娩技术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了,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产妇还是享受不到?
专业的麻醉医生严重不足。医院要开展无痛分娩服务,仅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有良好的人员组合。因为,生孩子与做手术不一样,做手术可以预约、预定时间,生孩子不能预约不能等,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该生的时候就得生,因此,麻醉科必须24小时有人在妇产科值班。”但事实上,这在国内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北大医院的调查显示,55%的医院认为,麻醉师的缺乏是它们开展无痛分娩的最大障碍。曾有医生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时说:“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0-35万名麻醉医生,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的麻醉医生只有8-9万。”缺口高达20余万。
很多麻醉医生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费用问题。医院做无痛分娩不挣钱,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为例,分娩镇痛耗时4-10个小时,按照北京市卫计委的规定,无痛分娩技术费用做一例200元,镇痛时间超过2个小时,每小时加30元,所以一共不到500元。而无痛胃肠镜在各地都很火爆,原因是半小时就可以完活,人工费可收到140元。
对无痛分娩认识不足。在不了解无痛分娩时,大量产妇都认为剖腹产是缓解顺产疼痛的最佳方式,而在使用无痛分娩后,产妇对于用剖腹产代替顺产的的需求会明显降低,而在收费方面,剖腹产的费用要远高于顺产。即使知道无痛分娩,他们也会觉得麻醉剂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从而放弃
如何普及无痛分娩?
不只是中国,在亚洲,麻醉医生的待遇和人数都要比欧美低。据《新京报》的报道,美国麻醉医生的人均数量是日本的2.5倍。而根据日本产妇人科医会的调查,日本的无痛分娩普及率虽然逐年增长,但仍然很低,2016年才到6.1%。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中国妇产科网的创始人龚晓明曾多次呼吁两件事,一是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范围,二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进行整车改革,提高无痛分娩的收费,通过提高分娩效率、增加补贴等改善医院收入。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培养更多的专业麻醉师。
全面推广"无痛分娩"技术,是为产妇减轻痛苦,也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产妇自杀"一案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应尽快将无痛分娩技术的推广纳入日程表上。
来源:新京报、澎湃新闻、中国网等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卞卓丹
监 制:陈昕晔 责任编辑: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