ღ
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李银河
目前在国内
有一组非常有趣的数据
能知道无痛分娩的孕妇数量为
25%
知道且愿意上无痛分娩的数量
18%
04年我国能用上无痛分娩的孕妇
1%
16年能用上无痛分娩的大概是
10%
而美国为61%
欧洲发达国家为55%
十几年过去
在使用各种先进医学技术的今日
为何无痛分娩这种
技术含量不会太高
却能大大缓解孕妇痛苦的技术
在国内的推广普及
依然举步维艰?
▼
推广不开原因?
是用处不大?
有副作用?
还是别的?
某年的《人民日报》给出了答案
▼
▍国内麻醉医生极度缺乏;
▍需要医院增加投入,如果降低的剖宫产率则减少了医院医生的收入;
▍国内无痛分娩技术的知识,完全没有普及开来;
▍政府部门又采取了不赞成不反对,「让技术自己说话」的策略。
无痛分娩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痛分娩:就是采用麻醉药或镇痛药来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无痛分娩所用药物只选择性地阻断产妇痛觉的传导,而运动神经不影响。分娩期间,产妇完全活动自如,腹肌收缩和子宫收缩均保持正常。
宫开3指即可打无痛
开到6指着视情况不能再打
我亲眼见过一个产妇躺在那
医生一针针缝合产道
产妇居然根本没有任何感觉
是的,她能feel到在缝针
但是感觉不到痛
因为她刚经历过人类最痛的过程
.
.
.
.
.
.
所以才有人疼的会休克
有人疼的会不顾伤疤去剖腹
有人疼的甚至”跳楼“
///
“无痛分娩应用的硬膜外麻醉
所用浓度只有手术麻醉时浓度的 1/5至1/10
到达胎儿的剂量微乎其微
副作用几乎可以不计”
///
如何缓解分娩疼痛,是人类发展以来,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任何种族都在探索的事。古时候用罂粟壳做麻药、催眠或针灸阵痛,甚至利用放血法替神经减压。
1847 年,产科医生首次利用乙醚为一位骨盆畸形的产妇进行了无痛分娩。
1981~1977 年,在全美的各大医院里,硬膜外镇痛(一种局域麻醉)形式的分娩阵痛开始大幅度流行起来
▲硬脊膜外麻醉
1964 年,中国张光波医生在第一届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作了名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的报告,而后由于文革中断。
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
可以肯定的说无痛分娩技术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
以前的观念是“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忍忍就过去了。”。在无痛分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这个观念不仅过时,也应该被纠正了,女性可以选择无痛分娩,为什么还要承担巨大的疼痛。
极度缺乏的麻醉医生
中国和西方
麻醉医生的待遇和工作坏境
差别十分的巨大
美国为例,收入最高的工作就是麻醉师。全美共有29000多名麻醉医生,2007年平均收入已达到19万美元。紧跟在后面的是金牙科、银骨科。
但是在中国,二级以上医院麻醉医生的收入基本上能达到其所在城市的中等以上吧,也仅仅是白领水平。
按照北京市卫计委的规定,无痛分娩技术费用做一例200元,镇痛时间超过2个小时,每小时加30元,所以一共不到500元。“做一个孕妇的无痛分娩麻醉,得24小时候守候,且麻醉医生只有50元收益。”
///
而真正让人觉得可怕的是
中国的麻醉师猝死率
在医生的所有科室中稳稳排名第一
///
2017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5岁的麻醉科规培住院医生陈德灵猝死。
两年前,同一医院同一院区同一科室,规培女医生厉熔英也发生猝死,当时年仅26岁。
▼
麻醉师往往要高强度的
连续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
每个医院麻醉师根本就不够用
往往这边给一个手术打完麻醉
就再急急忙忙下楼给孕妇打麻醉针
“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0-35万名麻醉医生,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的麻醉医生只有8-9万。
缺口达到惊人的三十万之巨
每万人拥有的麻醉医生数量不足一人
「愿意选择这个专业的人本来就不多,加上这个学科要求很高,却又很难成 名医 ,因此,读临床医学专业的人鲜有人愿意去做一个麻醉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董庆龙说。
///
可以说
麻醉师的缺乏
是国内难以推广无痛分娩的最大阻力
///
医院对无痛分娩的态度
小编曾不止一次受到反馈
说孕妇早已决定分娩时上无痛
但是压根找不到能上无痛的医院
据统计,只有极少数部门地区
比如珠三角、长三角
把这项技术列入医保范围
在大部分地区
无痛分娩甚至都尚未列入收费目录
确实,由于麻醉师的巨大缺口
常规医院的麻醉科基本都用在手术室里
而且往往还忙不过来
压根就没有人力精力分在妇产科上
另外,无痛对于病人来说很好
但是对于医院医生
并不能增加什么收入
目前分娩麻醉的成功率为90%
一旦出了问题
那就又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医闹纷争了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各大医院当然不愿意增加投入
不说抵触,但也没有动力去大力去推广
可是无痛分娩对人力的要求非常高,产妇从进产房到出产房快的话两三个小时,慢的话十二个小时往上跑,在这段时间里麻醉医生不说在那看着吧至少不能离开医院,而且产妇发动产程是随时的,一旦麻醉医生接了这个活那就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待命。
▼
▲一个医生的截图
各位如果想要无痛分娩的话
可以去各地的妇幼保健医院
一般来说妇幼开展无痛会多很多
不过也得提前预约
万一刚上夜班
又多几个孕妇分娩
可能就顾及不上你了
让人气愤的无知和过时的观念
几十年以前“洗衣机洗不干净衣服”这种借口阻止新媳妇买洗衣机的老人们。
然后是“洗碗机洗不干净碗”,别买洗碗机。
继续“扫地机器人能扫干净地么”,老老实实扫地。
人们只是单纯的抗拒自己无法接受的新鲜事物罢了。
今天,我国很多产妇都在抵触无痛分娩,除了「无痛分娩」推广得不够流行、伴随高昂的价格以外;人们会本能地拒绝一个不了解的事物。
小编身边有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朋友,剖的小孩
剖完之后,她婆婆很惊讶的问
.
.
.
(剖完居然还能活着?)
///
这群老人啊,或许真的不是坏
她们至今还热衷于各种民间的偏方
坚定不移的相信产妇越痛孩子越聪明
打了无痛孩子会变弱智
剖腹那一刀会伤了孩子的元气
顺产的孩子挤一挤更聪明
///
早一阵子那个跳楼的孕妇,是有一个上了年纪没什么文化的婆婆,不允许媳妇剖腹,不准打无痛,媳妇痛得蜷缩在床上哭,跪在地上求饶,也不敢反抗婆婆。助产士就问她为什么不同意,婆婆说因为觉得用药总归是不好的,那到底是对她的孙子不好,还是对媳妇不好,就不知道了。
▼
尽管已经有了很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无痛分娩的安全性,为了避免所谓的「不良影响」在剧烈的产痛下,大量的国人会选择剖宫产。
中国以45%的剖腹产率高居世界第一,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境界线是15%。
政府对无痛分娩”放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
无痛分娩最大益处是减少疼痛
而非降低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是239/10万
而发达国家则为12/10万
而我国16年的数据是19.9/10万
▼
意思是我国已非常接近发达国家
So
大概意思很明确了
你痛是你们的事
反正死不了人
医院名义上说是公益
但是医生要吃饭
官员要吃饭
药厂生产药也是为了挣钱
重点是
如果政府要求普及无痛分娩
这工作谁来做?
美国培育一个合格的麻醉师就要13年
如果现在每个产妇都要预约无痛
那么别的手术就不用做了
把全部麻醉师用到妇产科上
也远远不够人数
总之,无痛分娩确实是个好东西,国内已经有无数的专家、名人在推崇这项技术。是顺是剖之外,我们完全有第三种方法可以帮助孕妇轻松的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