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丨孩子没打疫苗,接触了流感患者怎么办?

作者:医信妇儿频道 02-05阅读:1547次

编译 / 李媛

随着各类疫苗的研发和上市,很多以前儿童中常见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当然流感似乎是个例外,其他由常见变少见的疾病包括麻疹、水痘、腮腺炎、脑膜炎球菌感染、百日咳等。多年以前接种过疫苗的孩子近期接触了传染源,就一定不需要预防性处理吗?同时也难免会出现由于种种原因,家长没有带孩子接种疫苗的情况,如果这些孩子接触了传染源,应该怎么办呢?

▼流感

季节性流感每年都会在全球形成爆发。当有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人类没有免疫力的抗原突变时,就会造成流感大流行。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每年疫苗的成分都需要进行修改。疫苗的成分是WHO根据超过100个国家流感中心每年收集的主要流感病毒株种类确定的。

一般来说匹配率高的疫苗有效率可以达到50%~60%,根据2004年至今的记录,每年发布的流感疫苗有效率在10%~60%。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每年都有一些接种了疫苗的人患流感。但是对所有6月龄以上人群,预防流感最好的措施仍然是每年10月接种疫苗。

确诊流感的并发症高危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口服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推荐药物。

流感并发症高危患者是指住院儿童、2岁以下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肺病、心脏病、肾病、肝病、血液病或代谢疾病)、神经发育或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抑制人群、怀孕或分娩后2周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19岁以下儿童或青少年。

除了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符合以下情况的儿童还应在接触流感传染源后48小时内接受药物预防:

  • 有疫苗接种禁忌证的流感并发症高危儿童
  • 接种灭活疫苗2周内存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儿童
  • 与未接种疫苗的并发症高危儿童或2岁以下婴幼儿有密切持续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
  • 在有并发症高危儿童的封闭式学校内工作或上学,未接种疫苗的员工或儿童
  • 免疫抑制状态下不易对疫苗产生反应的并发症高危儿童
  • 具有并发症高危因素的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流感患者后药物预防
  • 当环境内的流感病毒株与当年流感疫苗病毒株不合时,并发症高危儿童及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药物预防

抗流感药物预防或治疗剂量如下表所示:

表1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及预防剂量

▼麻疹

对麻疹没有免疫力的患者接触传染源后需要进行接触后预防,可以预防发病或减弱病情。麻疹的接触后预防为一剂麻疹疫苗或IVIG。1岁以上免疫正常的患者接触传染源后72小时内应接受麻疹疫苗。免疫抑制患者、孕妇、1岁以下婴儿需要接受免疫球蛋白。1岁以内婴儿可选择肌注免疫球蛋白(0.5ml/kg,最大剂量3ml)。

▼腮腺炎

1剂腮腺炎疫苗接种后的有效率为78%,2剂腮腺炎疫苗有效率为88%,所以即使免疫系统正常而且接种过疫苗,仍然可能在腮腺炎爆发中患病。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6~18天。而与麻疹不同,接触传染源后接种腮腺炎疫苗不能用于预防疾病。接触传染源后使用免疫球蛋白也没有预防作用。

但是为了预防腮腺炎的大规模流行,当社区中出现腮腺炎病例时,所有1岁以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都应接种麻风腮疫苗,而既往只接种过1剂腮腺炎疫苗的学生或医护人员需要补种一剂。在特殊的密切暴露机构(如学校、人群密集区域、医疗机构等)或高发病率(每1000人超过5人发病)的环境下,即使既往接种过2剂腮腺炎疫苗,仍然建议再次接种疫苗。

▼水痘

接种1剂水痘疫苗后有效率为86%,2剂疫苗有效率为98%。水痘的潜伏期为14~16天,患者在出疹前1~2天到所有皮疹消退均有传染性。未接种水痘疫苗的人群接触水痘病原后,可以进行水痘疫苗或水痘免疫球蛋白(VariZIG)治疗。接触后3天内接种水痘疫苗有效率为90%,5天内接种有效率为70%。

建议暴露后接受水痘免疫球蛋白的人群包括:免疫抑制人群、母亲患病的新生儿、住院早产儿、没有免疫力的孕妇。暴露后应尽快使用免疫球蛋白,最好在96小时内,最长接触后10天内都可以给药。如果水痘免疫球蛋白不可用,则可以选择IVIG。

▼脑膜炎球菌感染

建议与脑膜炎球菌传染源密切接触者接受药物预防,即一剂头孢曲松。

▼百日咳

根据百日咳疫苗在1岁半~4岁的儿童中有效率为95%,13~16岁青少年中有效率为47%。百日咳的潜伏期为7~10天,患者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此时表现类似普通感冒,青少年和成人可能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

未接种过疫苗或免疫抑制的人群如果曾与患者密切接触,需要补种百日咳疫苗。所有与患者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都应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密切接触是指托儿所儿童、与患者1米以内面对面接触、直接接触鼻或呼吸道分泌物、在密闭空间共处超过1小时。

Woo T M. Postexposure Management of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J].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Nurse Associates & Practitioners, 2016, 30(2):173.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