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在生活中很常见,
但“杀伤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过敏长大就好了,
事实上过敏会一直伴随孩子成长,
甚至会遗传下一代。
而一旦出现过敏,
轻者会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
重者会出现呼吸急促、休克,甚至可能致死。
今天是第13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我们一起来涨知识!
“易过敏宝宝”不是一个小众现象
2015年9月
“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
的研究结果显示:
参与调查的婴幼儿家长中有40.9%(接近一半)
报告孩子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
0-24月龄婴幼儿各类型
过敏性疾病的现患率为12.3%,
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
眼鼻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出现过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体内某种蛋白质变异、
缺陷或功能的发育迟缓,
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吸收消化。
与此同时,过敏受遗传因素影响明显,
有资料显示,如果父亲有过敏现象,
宝宝过敏几率为30%;
如果父母亲均有过敏现象,
宝宝过敏几率高达70%。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导致宝宝过敏的真正凶手
1、与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
食物在被吃进人体后,
在咀嚼和消化酶的作用下,
食物颗粒由大逐渐变小。
正常情况下,小的颗粒会被吸收,
为人体提供养分,
而大的颗粒就被当作废物排出体外。
但如果肠壁细胞之间有缝隙,
一些大的食物颗粒也会穿过肠壁,
被血液直接吸收,
这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B细胞,
导致出现过敏反应。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
肠壁细胞之间都是有缝隙的,
那为什么宝宝比大人更容易过敏呢?
主要是因为大人肠道缝隙已经被
肠道细菌及其分泌的黏液所覆盖,
形成了一层保护膜,
不仅能遮挡了肠道缝隙,
还可以促进食物消化。
图via:医知袋鼠
而宝宝肠道尚未发育成熟,
再加上刚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环境,
出生后,肠道菌群需要慢慢建立,
这就无法使肠道表面形成保护膜,
所以更容易过敏。
2、配方奶粉加得太早
同样是新生儿,
同样的肠壁都有缝隙,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过敏,
有的孩子不过敏呢?
这可能与喂养方式有关。
因为不同的喂养方式,
肠道菌群建立的结果也不一样。
图via:医知袋鼠
母乳喂养的孩子有两个途径可以接触到细菌,
一个是自然分娩时接触到妈妈产道内的细菌,
这些细菌会被孩子吞进消化道内。
另外一个就是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
妈妈的乳头、乳头周围皮肤和乳腺管内的细菌
会被孩子吃到肚子里。
这些细菌会在肠道内不断繁殖,
并形成保护膜,
能更早地建立肠道菌群,
降低过敏发生的几率。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而奶粉喂养的宝宝,
他们使用的奶瓶是经过消毒的,
这就会减少肠道接触细菌的时间,
从而使肠道内保护膜的形成时间延后。
此外,在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时,
配方奶粉中的大分子物质易通过肠壁缝隙进入血液,
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所以,妈妈们能母乳的话还是尽量母乳吧。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3、消毒剂用的太多
4、滥用抗生素
5、家长生活方式的沿袭
....
知道过敏原,如何处理和回避?
对于过敏,
很多时候家长不一定是不清楚过敏原,
而是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过敏原。
去除过敏原就是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
躲避引起过敏的环境,应在家进行。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比如:对于螨虫、粉尘过敏,
就应该去除家中地毯、挂毯、毛绒玩具等
可能附着这些过敏原的物品;
擦洗地面和桌面时,
尽量使用清水,避免使用吸尘器;
牛奶蛋白过敏,除了非常果断地
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粉外,
还不能进食任何含牛奶的食物和补充剂,
更不要考虑继续试用或换成豆奶、羊奶;
鸡蛋过敏就要果断停掉鸡蛋,
同样不能进食任何含鸡蛋的食物;
图via: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霉菌过敏,除了避免潮湿环境外,
还要去除食用菌及发酵食物,
包括发酵类食品。
对待其他过敏的原则亦是同理。
很多家长认为中断过敏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实际上只要从生活中耐心寻找,
加上过敏原检测,绝对可以找到过敏原。
一旦找到过敏原,严格回避至少6个月,
情况自然会有明显好转。
都学会了吗?
*图片来源网络
了解更多育儿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青蛙王子怡恩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