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故事——吃书的狐狸来自科学家庭育儿00:0018:32
☝你看干货文章,娃听哄睡故事,戳左边绿色按钮吧
1月17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解读今年流感特点时,再三提醒:每年3月可能会出现新一波流感,一定要提高警惕。
2月26日上午,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正式确凿流感主要流行型别由乙型转变为甲型,从以前乙型Yamagata系的流行占优势,转变为最近以甲型H1N1流行占优势。
甲流的汹涌来袭,让人不禁想起年前火爆微博、朋友圈的热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文中因受凉“感冒”不足一月就离世的患者就是系感染甲型流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正值全国各大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之际,来势汹汹的甲流让人变得更加担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防治甲流,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认识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与以往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引起感染。
症状表现:
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头痛、肌肉痛、发冷、疲劳等,孩子还会出现腹泻、呕吐或眼睛发红等。
与普通流感不同的是,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多为1-3天,病情发展迅速,体温会突然升高超过38℃,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可并发肺炎、肾功能衰竭、败血症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重点防护人群: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
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
妊娠期妇女。
预防流感
注射疫苗
专家表示,所有预防疾病的手段中,只有疫苗是最可靠的。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我国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为:10-次年的2月。如果你错过了集中接种时间,现在接种也还不晚。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表示:流感至今仍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威胁,因为流感的毒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一季的流感疫苗可能对甲型H1N1没有明确疗效。不过,目前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人用疫苗已开始生产,我们可以进行接种。
药物预防 喝板蓝根能预防流感?谣 言
专家鉴定结果:假的!
国家卫计委最新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声明:过去的抗流感明星药物——板蓝根不在推荐之列。
一无效,二板蓝根味苦性寒,易伤脾气。因此,不宜服用。
注意卫生
1.多喝水,勤洗手
让孩子多喝水、勤洗手,拥有充足睡眠,多吃有营养的清淡流食,以及富含多元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经常开窗换气(一天至少2次以上),家中有流感患儿的更要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3.保护好口鼻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要出门,一定要给孩子戴上口罩。
如果家中有人患上流感要有一定的隔离措施,比如不要共用毛巾等,患流感的家长更不要跟孩子过多接触。
4.饮食卫生
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及早隔离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治疗时机: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等,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没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小时,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推荐药物:
奥司他韦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
体重不足15 ㎏者,予30㎎每日2次;
体重15—23㎏者,予45㎎每日2次;
体重23—40㎏者,予60㎎每日2次;
体重大于40 ㎏者,予75㎎每日2次。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剂。
成人剂量每次75㎎,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
对用药过程中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耐药。
扎那米韦
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
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分两次吸入)。
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帕拉米韦
小于30天新生儿6㎎/㎏,31—90天婴儿8㎎/㎏,91天—17岁儿童10㎎/㎏。成人用量为300—600㎎。
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
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
曾被推荐的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最后提醒,绝大多数的人感染流感是不会引起重症的,大多1周左右即可自愈,所以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储备好医学知识,做好日常预防。只有大人不生病,才能照顾好孩子!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