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方 | 想让宝宝遵守规则,父母要先这样做

作者:指尖育儿mp 03-23阅读:3712次

文 | 红黄蓝慧心父母课堂

规则本身就是一种秩序,让人感到安全、安定。在有规则的家庭中,宝宝和父母都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感到公平,权益得到尊重,让相处变得和谐、让生活变得井然、好习惯也将自然形成。学会在家庭中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宝宝,进入集体,也会延续这样的思维方式,更容易融入和适应。

被“打脸”的规则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为宝宝制定规则:饭前饭后要洗手,见面要叫人,想吃东西就要坐在餐椅里,睡前要刷牙,每次只能看10分钟电视,每次进超市只能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并监督宝宝执行。有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往往被“打脸”,一边制定规则,一边不自觉地破坏规则。还振振有词:

因为用筷子吃饭,手不油,所以饭后不用洗手;

因为我是业主,所以不用和天天碰面的本楼保安打招呼;

因为我不会四处掉渣,所以可以边走边吃、在沙发上吃,甚至在床上吃;

因为很晚很累了,又不出门见人,所以一次两次不刷牙没关系,嚼嚼口香糖就好啦;

因为我要忙着做饭,所以让宝宝多看会儿电视,何乐而不为;

因为钱是我挣的,所以我去超市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曲解了“规则”,把“规则”变成控制宝宝的工具,自己则凌驾于规则之上。长此以往,宝宝会慢慢发现不守“规则”的甜头,为了和成人平等地享受“特权”,而反抗规则、藐视规则。所以,家庭中出现亲子对抗就不足为奇。这是危险的,更是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的。

规则的制定 & 遵守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规则是什么。规则应是全家人都知晓、都认可、都遵守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规则。规则应该是让全家人从长远来讲都受益的。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慎重考虑规则是否必要,是否对宝宝的长远发展有利,对家庭和谐运作真正有利。

作为规则的遵守者,我们要时刻注意,至少在宝宝面前,我们是否和宝宝一起遵守着规则。

一旦,我们自己成为规则的破坏者,请像要求宝宝那样要求我们自己:要真诚道歉,要真心改正,要想一想、说一说下次怎么做才能不再犯。

父母以身作则,遵守规则,比说教一百遍,对宝宝更有用。

分清规则的种类

当父母自己违反规则时,常常找理由,觉得自己可以例外;而当宝宝违反规则时,常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不讲道理。要不要坚定地执行、严肃地惩罚,这就需要分清规则的种类。

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高压线。一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小电线。

高压线,是底线,是无论如何不能触及的。比如,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不能把手指放在电源孔里;不能手握尖锐物品走路……这些规则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另一类,是家庭根据自身情况、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的。

比如,我们要求宝宝见人要打招呼。这没有错,对宝宝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一般来说,打招呼的方式是说“叔叔/阿姨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做到。对语言发展好、开朗大方的宝宝,可能自己就会说,或者父母稍加提示就会说,但对内敛羞涩的宝宝,这就非常困难了。这时父母需要调整细则,仍然要求宝宝见人打招呼,但是可以用挥挥手、点点头、微笑等方式替代,以后和来人越来越熟悉、语言发展越来越好、自信心越来越强,再逐渐让宝宝开口叫人。

再比如,从小培养宝宝刷牙的习惯。这没有错,对宝宝的长远发展也有益。但是这个年龄段宝宝,他们无法真正理解食物残渣和龋齿的关系,不喜欢成人拿着牙刷在自己嘴里瞎鼓捣,自己动手又无法清洁干净。怎么办?父母就需要想尽办法了:带宝宝看牙医、检查牙齿,体验治疗龋齿的小朋友多么痛苦;做鸡蛋壳泡在醋里会变软的小实验,帮宝宝了解不刷牙的危害;给宝宝买各种牙刷、牙膏,如:电动的、硅胶的、软毛的、卡通的、色彩鲜艳的、会唱歌的牙刷,水果味的、糖果味的牙膏;读绘本、看动画片、父母天天在宝宝面前刷牙,树立爱刷牙的好榜样;玩找虫子、找牙齿的游戏,帮宝宝适应牙刷在口腔里的感觉……

任何规则,只有宝宝能理解、做得到,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还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平时在家都是宝宝睡小床,父母睡大床,结果出门旅游一次回到家,宝宝还想和父母睡大床,怎么办?这时更要看宝宝的个性特征,如果宝宝是比较随和的,适当满足几次问题不大,但如果宝宝是有主见、个性强的,那么满足几次很可能会破坏掉“自己睡小床”的规则。

父母,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种,需要不断充电、推陈出新、斗智斗勇。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和宝宝一起痛并快乐的成长吧!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媒体合作QQ:779903584;电话:137711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