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近日,手足口病登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显著位置,成为“热点提示”头条。
最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关于手足口病预警通知中显示,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例已经高达2.8万例,是二月份的两倍以上。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是“高峰年!
宝宝患此病后会很痛苦,加上往年重症病历的出现,让爸爸妈妈都十分恐慌。
那么,应当如何预防才能避免宝宝中招呢? 不幸中招的宝宝要怎样度过难关?
知己知彼,深度了解手足口病,才能做好防范!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
好发人群:5岁以内的宝宝,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好发季节:以夏秋季节为主,但在其他两季也可能会发生。
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
感染病毒:肠道病毒是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感染后症状: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轻症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发热1~2天后会出现皮疹,典型的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病程一般5~7天。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降低手足口找上宝宝几率!
疫苗早接种
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目前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适合6月龄~5岁宝宝,建议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目前该疫苗不适合5岁以上儿童。之前已患过手足口病的宝宝,如果无法确定病毒类型且在疫苗适龄范围内,仍可接种EV71疫苗。
注意: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打了这个疫苗不等于不会得手足口病了,但会降低得手足口病的风险,而且得了手足口病,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也会大大的降低。另外EV71除了会导致手足口病,还可能导致疱疹性咽峡炎以及非特异性的发烧,所以打了这个疫苗也可以降低宝宝发烧、得疱疹性咽峡炎的风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勤洗手,爸爸妈妈在照顾宝宝时,应该时刻注意手部卫生,在处理完宝宝的尿片或者其他污秽物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大些的宝宝,已经能听懂妈妈的指令了,要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清洁消毒,宝宝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尽量减少接触
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参加聚会聚餐活动。少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外出尽量戴口罩。
病毒来势汹汹,宝宝已中招了怎么办?
1.病情监护
人类目前对很多病毒都是束手无策,好在的是手足口病和感冒一样,绝大部分会自己好,但需要警惕一些导致脑干脑炎、心肌炎、呼吸衰竭的重症病例,这部分病例虽然很少见,一旦出现很凶险。爸爸妈妈应该在隔离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如果宝宝体温持续39度以上,精神萎靡或者烦躁、呕吐、肢体抖动、无力、站立不稳、呼吸快这些表现,要及时就医。
2.口腔护理
尽量给宝宝喝奶或者清淡的流质食物,少食多餐。保持宝宝口腔清洁,每餐后用温水漱口,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宝宝难受吃不下东西,不要逼着他吃,可以给他多喝温开水;如果宝宝一直不吃不喝,须寻求医生帮助。
3.身体护理
衣着宽松,减少对皮疹的刺激。保持宝宝皮肤清洁,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大小便后要清洗干净。
4.生活护理
宝宝的用品要严格消毒,如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宝宝的唾液、痰等分泌物要用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宝宝的便便收集好后丢入厕所,同时消毒便盆;接触宝宝后或处理宝宝便便后都要洗手。照顾宝宝情绪,尽量消除其烦躁心情,以免加重病情。
5.居家隔离
为避免传染给他人,宝宝应隔离在家休息纸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才能接触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