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不打针,有病去推拿?真好!

作者:华大母婴 05-11阅读:4602次

来源:DrG科学育儿,ID:imingbailema

作者:林萍萍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儿内科硕士;曾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年,现就职于深圳大学总医院;曾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具有美国儿科学会认证的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证书

最近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上有位医生分享了一个病例,是因为腹泻半个月的宝宝在推拿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虽然家长立即就医,但中间转运过程有15分钟,抢救过程30分钟才恢复心跳,宝宝因此出现不可逆脑损伤。结果让人非常痛惜。

有些家长崇尚小儿推拿导致耽误孩子疾病诊治,造成重症疾病,甚至发生骨折、昏迷,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仍然阻止不了家长对推拿的着迷。

因小儿推拿,不吃药不打针的特性,此疗法一出,大受家长们的青睐,一时间小儿推拿保健师、小儿推拿机构以及培训课程遍地开花。

很多家长选择小区内的按摩所,或者按照网络视频亲自为宝宝做起了推拿。

民间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大势销售小儿推拿课程班,二三天的课程就二三千元,更有些养生馆、路边推拿店等打出了小儿推拿治百病的宣传:三天能教会,五分钟就能治好孩子的病症。部分推拿店并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具诊断资质。

如今小儿推拿市场已非常“混乱不堪”,“暴力”小儿推拿更是经常发生。

按照2005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等活动,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再来看看小儿推拿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某百科的答案:

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无论你有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一看这种“包治百病”的适用范围,就会觉得不太靠谱吧。

祖国传统医学千古流传,它的存在可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不能盲信,说小儿推拿是万能的,包治百病,这并不客观吧。

小儿推拿击中家长什么软肋呢?

1

“不打针,不吃药”

很多小儿推拿宣传“不打针、不吃药”治疗孩子疾病,非常符合家长的心理。

但其实很多疾病是有自限性的,往往不打针、不吃药也能自己好。(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比如感冒后咳嗽,往往会持续2周甚至更长,而推拿正好在这恢复期实施,会让人容易误判是推拿的效果。

比如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烧,一般3-5天就退烧了,如果这期间正好推拿了,肯定又会认为是推拿让宝宝病好了。

2

“提高孩子免疫力”

提高孩子免疫力,这也是家长的迫切需求。

很多家长见孩子老是发烧感冒,就觉得自己孩子免疫力差。其实随着孩子活动范围增加,接触的病原体的机会增多,自然容易出现发烧感冒。

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正常,每年感冒发烧6-8次都是正常的。

每一次感冒发热,都是孩子免疫系统升级过程,随着系统升级并不断完善,之后自然生病次数逐渐减少。

而如果推拿在这升级过程后引入,也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小儿推拿提高了孩子免疫力。

3

“无痛苦”“无副作用”“纯天然”“绿色”

“无痛苦”“无副作用”“纯天然”“绿色”的字眼很吸引人。家长非常担心在医院等待时间长,容易交叉感染,也担心医院处方药会有过敏、肝肾损伤等副作用,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喂药太难,所以更信赖“无副作用”、“绿色”、“天然”的小儿推拿。

但对于急性病还是得去正规医院诊治,起码让医生先评估一下孩子的情况,不要因为讳疾忌医而耽误宝宝的真实病情。

“小儿推拿”有没有科学依据?

国内正规三甲医院确实有开展小儿康复按摩项目,比如康复科,但适应症是针对于一些神经肌肉方面的疾病。

比如儿童的肌性斜颈、脑瘫、运动发育迟缓等,按摩“可能”有助于改善肌肉张力、有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但这也需要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进行,也不是按经络穴位来。

康复按摩与经络穴位推拿治疗发热咳嗽等疾病本质上不同的。

那么“小儿推拿”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我在“万方数据库”以“小儿推拿”做为关键词搜索,倒是可以搜索得到很多期刊文献,也有一些科学研究,其中北大核心期刊收入的有315篇,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评判结果可信度。

那么这么有效的“小儿推拿”在国际权威杂志上有没有发表相关研究呢?

国内核心期刊把“推拿”翻译为“Massage”,我们就按这个关键词搜索,很欣喜国内一些传统医疗的学者正在努力争取国际上的认可,因此在SCI(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简写,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杂志上也有关于中国传统医学零星文献报道,但多数是低质量的杂志(以影响因子IF为参考,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这些杂质IF多数小于2分),而其中一篇刊登在IF=6.3的《Oncotarget》杂志上,但研究内容只是仅仅提及推拿对肿瘤患者增加肠蠕动、减少肠胀气有效。

另外《Oncotarget》今年开始也不再被SCI收入,其源头在于发文量的盲目扩张,而审稿把控又不够严格,导致接收文章质量的严重下滑,同时并存一系列问题,比如高额的版面费,高分的影响因子,充斥着诸多水文等等。

国人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基本都是围绕成人疾病展开,关于婴儿或儿童方面的推拿研究报道却几乎搜索不到。

那国外有没有研究“Massage”对婴儿或儿童疾病疗效的报道呢?我们查到国际上最权威杂志《Pediatrics》这篇Letter——《循证医学与按摩》。

文章荟萃分析多项关于早产儿“Massage”的研究,结论支持按摩疗法可改善早产儿的临床和发育过程,比如体重增加更满意,也不是针对发热、咳嗽之类的疾病。

我们再换个类似的搜索词检索看看,比如“Touch”,翻译是“抚触”,这个词相信很多家长并不陌生,检索出来也确实有很多高质量的文章,尤其是在新生儿抚触方面。

权威性较高的最新的一篇文章是在《生物精神病学》(IF=10.2)于2014年发表的,研究团队对73名早产儿做了至少10年的追踪评估(很多高质量文章非常注重随访时间),发现母亲-婴儿皮肤接触可以增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理系统发育,包括应激反应性,自主功能和睡眠模式,并支持前额皮质的成熟及其对认知和行为控制,这种益处会持续影响宝宝生命的前10年,接受母亲-新生儿皮肤接触的宝宝在10岁时睡眠规律及和认知控制能力更为完善。

可是这种抚触仅仅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皮肤接触,是母性温柔的握着、抚摸、摇摆和拥抱(而非他人推拿按摩、甚至“暴力”揉捏),而且仅仅是对宝宝综合发育有很大帮助,而不是研究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

那么“Touch”对婴儿期或儿童期疾病有治疗效果吗? Pubmed文献数据库中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权威性不是很高的研究报道。比如这篇文章:

文章结论是按摩疗法和治疗触摸似乎引起类似的副交感神经效应,所以治疗性按摩“可能”是有用的。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将其用于儿童。

文章结论很严谨,采用“可能”、“没有足够证据”这种描述手段,结论也是有很大不确定性。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儿推拿”可能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如果我们能更好地挖掘这里面的瑰宝,做起临床研究,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得到科学的验证,并取得国际认可就更好了。

而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要理性对待“小儿推拿”,尤其是没有资质的推拿馆,不跟风,不迷信,走科学育儿道路。

资料参考:

UpToDate临床顾问

美国儿科学会(AAp)官网

NCBI Pumbed文献数据库

来源:微信公众号【DrG科学育儿】,ID : imingbailema,更多靠谱知识,请关注 DrG科学育儿-- 给你需要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