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去过日本的国人,第一个切身感受恐怕就是吃不饱了。
据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世界上胖子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瘦子!而中国的肥胖人口超过美国,列首位。在所有高收入发达国家中,日本国民的体质指数最低。
据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日本的肥胖率只有4.5%,在发达国家当中肥胖率最低。中国的小胖子越来越多,而日本的小胖子却不怎么多,原因何在?
食材丰富 每天吃30种
“杂食”是人类独具的一种特质,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的手段,日本的饮食更是体现了“杂食”这一特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天要吃够12种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食物。而日本的饮食指南中倡导一天吃30种食材。30种食材被很多主妇当作一个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而且日本政府也鼓励学生每日应该吃到30种食材。
看似很多,其实30种食物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没多少。早餐至少摄入8-10种,午餐摄入8-10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加上零食5-6种。
日本妈妈可是每天早早起床,一丝不苟给孩子准备鱼肉蔬果俱全的午餐。那一盒饭,不知费了妈妈多少工夫。下面我们来看看日本妈妈精心为孩子准备的午餐便当。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在日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米饭和面条中,其中的热量占据了日本料理中总体热量摄入的1/3。
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仍保留着接近自然的形态,较少被加工,这样才营养丰富,并且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能在提供身体所需能量的同时促进肠胃蠕动,还容易让人产生饱足感。
中国传统饮食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几千年的进化使纤维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消化和排泄作用。在传统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养生理念中,几乎都包含了纤维素。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的精髓也是高度地概括了纤维素的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主饮食过度精细、辅食以肉、蛋奶为主,少吃甚至不吃蔬菜,导致现在我国儿童的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烹饪油量少 尽量简单
日本菜肴有少加工而吃生鲜的特点,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热量的,注重食物的本味,低温烹调减少营养破坏,所以我们在日本料理中多见生食。
食物一般可用“简”字来形容。比如寿司,是日本家常、简朴的食物。与我们习惯的煎炒烹炸等方式不同,寿司的烹调方法原始而简单,煮大米晾凉,加上海苔、蔬菜、鱼籽、生鱼片、虾肉等等,既体现了食物本来的味道,营养物质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天然、新鲜的食物营养价值相对较高,而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甚至会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加工环节越多,添加剂也越多。因此,购物时要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物。
“食育”立法 从娃娃抓起
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推出了呼吁全体国民一起参加的“健康日本21”的国民运动,首先从幼儿园开始,对日本孩子们从小施行“食育教育”,告诉孩子们如何既健康又营养地吃好一日三餐,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日本在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食育基本法》。该法的序言指出:“现在应重新把食育作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体育的基础”。
在日本的学校中,午餐并不是吃饱、吃好这么简单,而是“食育”的一个部分,是与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安全和饮食文化等一系列关于营养学甚至人生观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
保证学生饮食的营养和科学性是很重要的。另外,日本的“食育”还像学生灌输着自立、环保、节约粮食等观念。
我是赵辉(bizhigao054),在青少年儿童体质研究中心工作5年,身高管理专家,有关孩子长高方面问题,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