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你和宝宝都会遇到什么难题?如何解决?看这篇足够了

作者:崔玉涛的育学园 06-22阅读:3676次

准妈妈都期盼着见到宝宝的那天,幻想中满屏粉红泡泡的幸福场景,是忍受孕期磨难的力量源泉。但是,也可能还有那么几个小小的意料之外,需要即将转正的准妈妈面对哦!为了避免措手不及,小编今天就先给大家打个前站!

01

妈妈篇

考验耐力的恶露

都是经历过多年姨妈考验的人,所以新妈妈对生产后的出血大多不怎么放在心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玩意儿沥沥拉拉的总不给个痛快话,就有点儿愁人了。其实这种出血就叫恶露,是产后随子宫收缩排出的血液、血块和一些坏死的蜕膜组织,颜色会由红色逐渐过渡到白色。看起来和例假有点儿像,不过真不是。

面对恶露得有耐心,一般会持续个4-6周,也有的会拖延至2个月,这都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发现有腹痛、量变多、气味异常,又或者时间超过太久的话,还是应该及时就医。

爱的伤口,你呵护的对不对

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对新妈妈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损伤,所以伤口护理是件不能轻忽的事。

剖宫产因为伤口比较大,通常会更重视,但也因为重视反而会犯错。很多新妈妈因为伤口疼痛惧怕下床,这样其实对身体无益。一般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就应该下床活动,及时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排气,还可以防止并发肠炎和肠粘连。

顺产主要的伤口是撕裂和侧切,不严重的撕裂自愈起来比较快,侧切稍慢,基本需要两周左右。对于伤口要保持清洁,不要牵拉,这些都比较容易做到,但管住嘴可能很多人就会忽略了。生完各种补是常态,加上运动不够,很容易引起便秘,这可是对伤口的一大挑战!真尝试过你就知道有多酸爽了,所以产后多吃蔬菜水果,不要暴饮暴食才是正确选择。

至于洗澡问题,只要身体允许,基本上出院后就可以,注意洗完认真消毒和保持伤口干燥。

母乳的奇妙,生完你才见识到

准妈妈都很希望将来能够母乳喂养,但是不是一生完孩子,奶水就哗哗的像打开水龙头一样汹涌而来了?对于头一次经历生产的人来说,想象和现实还是蛮有差距的。

一开始的初乳可能就会让你有点儿吃惊,居然并不是你以为的奶白色,而是或淡黄、或金黄、或透明的液体。量也少的可怜,没准会让你以为自己压根没有奶,但事实上这就是初乳真正的样子。它含有大量的抗体和丰富的营养,是宝宝珍贵的食物,可千万别浪费了。虽然看起来很少,但对于刚出生,胃的大小还不如一个玻璃球的宝宝来说,恰恰合适的很。

初乳通常在妈妈生产后三天内就会分泌,这期间不用担心宝宝会饿,他出生前的储备完全足够等到妈妈的初乳到来,让他多吮吸就是王道。一般七天左右,母乳会渐渐变成你熟悉的乳白色,量也会越来越多,传说中的“开奶”降临啦!恭喜,现在开始你的母乳喂养之路吧!

哎呀,母乳喂养的拦路虎——乳腺炎

有了奶水就痛痛快快喂娃吃,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望,但很多新妈妈却从一开始就会遭遇打击。

乳管不通、乳汁排空不够、奶水过多或是乳房发育问题,都会引发乳腺炎。所以新妈妈应该重点注意预防,产后多按摩乳房疏通乳管,或寻求专业通乳师的帮助。

平时多让宝宝吮吸也是不错的方法,既刺激泌乳也有助于吸空乳房。感觉涨奶了可以用吸奶器及时吸出来,不要存在乳房中。

即使遇到乳腺炎,也不要沮丧,寻求医生的帮助再结合前面的方法,你还是可以顺利的实现母乳喂养。

02

宝宝篇

大脑一片茫然的脐带护理

宝宝的脐带是个伤口耶,能不能碰啊?提起脐带清洁,会不会弄伤宝宝?用酒精消毒,宝宝不会疼吗?准妈妈对宝宝肚脐的疑问多到天际,想一想都觉得搞不定。

其实对于脐带的护理,重视即可用不着恐慌。至少脐带的残端并没有神经控制,你可以不用担心弄疼宝宝。通常医生出院都会仔细说明脐带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新手爸妈需要做的只是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下得去手,世界我有。

小黄人你是谁

你想象的新生宝宝肯定是粉粉嫩嫩的吧!但如果告诉你,你有超过一半的几率,在生产后几天收获一个小黄人,是不是有那么点儿幻灭。

这就是新生儿黄疸,黄疸出现的原因是体内胆红素增高,和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因为新生儿的胆红素是通过大便排出,所以多吃多拉就是解决的最好办法。适当晒太阳也对黄疸消退有一定的帮助,注意避开阳光特别强的时段,不要直晒宝宝面部就好。

如果黄疸严重,医生也有其他应对措施,所以不需要太过担心。

离开妈妈后的保护罩——疫苗

在子宫里,宝宝有胎盘屏障和妈妈的免疫大军照顾,生活无忧!但从安乐窝出来后,除了临出门前带的那点儿抗体家当,就得全靠自己了。所以为了给宝宝更好的保护,疫苗就显得很必要了。

疫苗接种的时间可能会有点儿出乎你的意料,最开始的两针基本上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注射了,分别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乙肝疫苗。这是根据中国的免疫需求设定的,所以发现宝宝这么早就要挨上两针,也不必惊讶哈!

基本宝宝在1岁以内,疫苗接种最密集,几乎每个月都有,之后的频率就会逐渐减少。疫苗接种关系到宝宝的健康,可千万别疏忽了。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