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错用强化物导致强化物全部失效,孩子康复训练误区三谨记

作者:蜗牛大班长 07-17阅读:3786次

自闭症孩子无论是采用什么康复疗法,强化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孩子的康复训练中,父母在必要的时候会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或者奖励,以此来强化孩子的一些正确行为。鉴于自闭症孩子的狭窄兴趣,能找到的每种强化物都弥足珍贵。

但有时候,强化物失效了,孩子突然变得无欲无求,家长们再也找不到孩子的动机了。这往往是因为家长们错用了强化物。

拿强化物当贿赂

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强化物,是很正常的操作,但实际操作中不免出现些偏差。

孩子喜欢玩游戏,不喜欢训练。于是家长每次做训练前都会说:乖,完成这个任务就让你玩游戏。这样做开始的效果也许不错,但时间一长往往就没有效果了。

这就是典型的拿强化物当成贿赂的情况,孩子开始做任务是因为家长承诺给予强化物,而不是因为他觉得要做的任务是该做的。这样单纯的物质激励,非常容易使原本的目标发生蜕变,让孩子把努力变为获取物质回报的手段。

正确做法:

不要事先说好要给孩子强化物,强化应该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并且再给与物质强化的同时,一定要及时夸奖,以便可以在后期减少强化物使用,多用夸奖。即使孩子问能得到什么,也不要说,只说有惊喜就够了。

只有实体(直接)强化物

“直接强化物”一般说的是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等这些实物,而“间接强化物”一般是指精神上的鼓励,比如口头夸奖(你真棒)、动作鼓励(大拇指点赞)、表情(笑容),还包括拥抱、击掌等等。

长期只有直接强化物,家长们就会发现,强化物效果越来越差了。

正确做法:

在对自闭症孩子强化物的运用过程中,应从“直接性强化物”慢慢过渡到“间接性强化物”,不仅让孩子得到很大的进步,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内在积极性”。

使用间接强化物时,夸奖要具体,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了什么得到夸奖,这样才能强化此行为。比如,孩子学会了穿衣服后,妈妈可以跟孩子说:“你会穿衣服了,真棒!”

强化物万年不变

根据孩子完成任务的难度,也应当给予不同价值的强化物,注意此处的价值是对孩子来说,不是单纯的物品价格。差别强化是矫正破坏性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不能总用一种强化物来应付孩子,自己穿衣给块饼干,能自己去超市了还是给块饼干,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正确做法:

对于孩子特别好的行为我们要给予孩子最喜欢的强化物;对于一般的表现只给予一般的强化物。如果孩子能自己去超市了,夸奖之后陪她去游乐园玩一次并不为过。

强化物是孩子训练的垫脚石,合理运用才能让它发挥出最大作用。家长们一定不要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要以孩子动机为出发点,一点一点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