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穴位,大人灸了长寿,为何小孩灸了就生病?

作者:艾灸匠心居 06-22阅读:4677次

一.人体第一长寿穴——足三里

我国民间一直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意思是要保持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使该处常有灸疮。因古代多用直接灸,灸后要发灸疮,故有“常不干”的说法。

艾灸方法:

可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20分钟左右。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坚持两个月左右,就会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

足三里的六大养生功效:

1、调养气虚血虚

2、脏腑疾患必取穴位

3、治疗高血压

4、缓解失眠

5、减肥与增肥

为何足三里有如此强大的功效?

因为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而合穴治脏腑疾患,最善于治疗腹部疾患。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生命的根本。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

现代人饮食无规律,工作压力大,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所以常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健运脾阳,脾胃一健,即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二、孩子灸了足三里生病?

古人的看法:

《类经图翼》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谢锡亮灸法》:日本泽田健说“小儿灸三里,会妨碍成长。”

《医宗金览》:小儿忌灸(三里穴)恐眼目不明。

古人认为:小孩处于生长期,是纯阳之体,生发之气旺盛,常灸足三里使气下泻,可导致生长迟缓、气血不和多生病,故小孩不宜灸足三里穴。

今人辩证:

中医需要辨证论治,虽然《类经图翼》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小孩不宜灸足三里。但现在的小孩很多都已不是纯阳之体,常吃各种寒凉之物,出现体内寒湿气重,导致脾胃虚弱,这种情况下适当灸足三里也未尝不可,但要首选脾腧、胃腧、中脘穴位代替足三里。

结论:

1、正常情况下,小孩最好不灸足三里,不该把足三里作为日常保健穴位。

2、如果是小儿“食积伤胃诸证”,“用足三里向下消导之效”,适当艾灸是可以的,但不宜多灸。

3、如果小儿先天脾胃虚弱,那就应该首选艾灸脾俞、胃俞、中脘穴之类。

三、小儿艾灸,应注意些啥

小儿艾灸原则:

小儿艾灸穴位在于精:小儿多为纯阳之体,阳气充足,艾灸重在补阳。因此小儿艾灸穴位不在多而在精,不要像大人一样把全身灸一遍,一是没必要,二是有可能扰乱原本气血状况,选取主要穴位点艾灸即可。

小儿艾灸时间:

一般建议6岁以下的孩子要慎灸,手持艾条悬灸的话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即可,年龄越小,时间越不宜长,若用随身灸的话,时间可延长至2倍。

时间要灵活运用,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只能少灸一会,一周2-3次,如果孩子已经很健康了,就不必总艾灸了。

小儿最宜施灸穴位:

绝大多数的孩子,脾胃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差。然而当今的父母最怕孩子吃不好,拼命塞各种营养品。久而久之,消化不了的食物停滞于胃肠中形成食积。

“积滞日久,郁而化热,‘热’和‘积滞’相合,就会产生内热。内热不能及时排出,势必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且孩子爱出汗,出汗则表虚,风邪就会侵入体内。

所以小儿容易出现肺炎、咳嗽、感冒等症;脾胃功能也比较弱,常出现呕吐、腹泻、积食等问题。所以小儿艾灸保健可以侧重肺和脾胃的调理。

常用穴位有:大椎、肺腧、身柱、脾腧、胃腧、中脘、神阙。

大椎穴:

脾胃俞:

中脘:

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穴

婴幼儿常常容易患肺系(即呼吸道)和脾胃疾患。我国古代医家根据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提出:灸身柱以助小儿生长发育,防治各种呼吸道病症,就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5世纪,这种方法东传至日本,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小学校为身体虚弱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续灸半年后,一些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此事曾在日本引起轰动,其他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效法施行。

因此虚弱孩子的家长,应该坚持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穴不仅能够改善孩子的体质,更能促进孩子长个!

四、12岁以后即可灸足三里

小儿一般不宜艾灸足三里,但是30岁以前不能艾灸足三里的说法也不全对——我们认为孩子12岁以后就可常灸足三里。

说小儿要少灸足三里,是因为小儿脏腑发育不完全,且为纯阳之体,若是艾灸足三里会把阳气引到下焦,脏腑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然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而到12岁以后,人的脏腑已初步发育完成,这时候艾灸足三里引气下行,也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脾胃调和,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何尝不可灸呢。

了解更多灸疗资讯,在线咨询灸疗问题,可手机关注:艾灸匠心居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