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也能溺水身亡?“干性溺水”和“迟发性溺水”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柚柚育儿官方 07-02阅读:747次

1

柚宝发现,最近国内育儿大号将“干性溺水”和“迟发性溺水”给混淆了。

在这里,柚宝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家长了解两者的区别,毕竟这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

内容是这样的:

小男孩名叫Francisco Delgado,今年4岁,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

最近一段时间,Delgado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爸爸教会了他游泳。

小家伙开始央求父母,非要去离家不远处的一个水坝游泳...

这个天然水坝没有什么防护设施,更不会像正规游泳池一样定期消毒,

所以一开始父母就拒绝了小家伙的提议...

但Delgado并没有善罢甘休,开始不断缠着父母答应他,

最后,父亲还是勉强同意了...

在游泳时,爸爸寸步不离地在小家伙身边做好保护,

玩了很久才回家...

也的确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状况,父母也就松了一口气...

但就在当天晚上睡觉时,小家伙突然哭了起来,说肚子特别的疼,父母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是吃了几片治疗肠胃的药,就又哄小家伙睡觉了...

可几天以后,小家伙又开始哭喊着说肚子疼,而这次颈部、肩膀也跟着疼起来,还伴随着腹痛和呕吐等症状,看着小家伙那痛苦的表情,父母再也坐不住了,也意识到了不是简单的肠胃病,立马把Delgado送去附近的医院...

可是,Delgado没有抢救成功,永久的离开了...

医生给出的死因,竞然是溺死。

小男孩最终还是因为那天的游泳淹死了,

只不过不是在水里,而是在岸上...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干性溺水(Dry Drowning)

里面对于“干性溺水”的解释是这样的:

别说“小编”第一次听到了,柚宝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

2

那么到底什么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的重点是喉部痉挛造成急性窒息,由于吸入的液体刺激气管粘膜或冷水刺激皮肤,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

因为气道的开口被封闭了,所以肺内应该几乎没怎么进水。

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者身上。

孩子经常在不知不觉间呛了水,起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迟,肺功能就会越来越受到影响,并有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但“干性溺水”在所有溺亡事故中,发生的概率只有1%。

如果发生这种症状应进行紧急处理,必要时要切开气管进行抢救。

2

什么是“迟发性溺水”?

迟发性溺水(又称二次溺水)是在吸入水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这个时候会存在肺水肿的情况。

迟发溺水导致生命危险的主要原因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受阻,肺泡功能障碍,肺泡表面重要的表面活性剂流失。

这种情况也不太常见,在所有的溺水事件中只占2%-5%。

柚宝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就算是救上来的刚溺水的孩子或者呛水的孩子,即便神志清醒了,也要对其严加观察,以免由于肺部的水没有完全排除。

一般迟发性溺水也就是二次溺水在孩子当时看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症状,和平时差不多。

但可能在过后的几个小时中会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行为举止突然变化;极度疲劳等等症状,此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及时的送医院救治

3

●监管的重要性

不要依靠救生员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一定时刻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特别是呛水。

●避免不当行为

孩子在一起玩水时,会特别兴奋,他们会比水性啊,比如比赛憋气,或是相互推搡、怂恿做一些超出他们游泳能力的事情。

●正确地认识水

家长都认为孩子会游泳了就不怕水了,这就大错特错,一定要让孩子对水保持健康、理性的态度,知道游泳池和水的危险性。

●累了就上岸

如果发现孩子玩累了,就赶紧把他们拉出来,一些意外事故通常是在孩子困倦疲累时发生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上面提到的症状发生,比如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学点急救知识

了解一些有关延发性溺水,比如“二次溺亡”的表现和症状,还有就是学会快速医疗救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