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一般是指单位容积的血液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其中血红蛋白(Hb)最重要,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可称为贫血。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而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在营养性贫血中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约占65%~75%,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疾病之一。
哪些人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孕妇及乳母、儿童青少年、月经过多者以及老年人和患消化道疾病人群中。
1、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高峰是出生后6~18个月,是由于足月儿体内储存的铁几乎用尽。并且母乳和牛奶中铁含量较低。因此,在婴幼儿4-6个月后应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肝泥、肉沫等;
2、由于孕妇和乳母特殊的生理状况,所需要的铁较正常人高,一般成年男子适宜摄入量为每天15mg,成年女子每天20mg,孕妇及乳母则为每天25mg。若需要量增加,但却没有及时补充就容易发生贫血。
3、育龄期妇女月经过多导致失血过大,铁也大量丢失会引起贫血。另外,一些老年人和患消化道疾病的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或伴随消化道出血也容易引起贫血;一些饮食习惯较差如有挑食、偏食以及素食主义者,使铁的摄入和吸收大打折扣,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1、儿童长期贫血会影响呼吸、循环、神经、消化、造血等各大系统的发育。造成儿童身材矮小,免疫力差易疲劳,皮肤黏膜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学习。特别强调的是贫血可引起儿童智力发育的损害及行为改变,在尚未出现贫血时的缺铁就可以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而且这种损害在以后补充铁剂后也难以恢复。而厌食往往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普通症状,当婴儿出现厌食应警惕有无缺铁的可能。
2、成人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眼花等,严重会出现面色苍白、指甲脆薄凹陷呈勺状(反甲)、肝脾轻度肿大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轻度铁缺乏是使成人容易疲劳、倦怠、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和抵抗力低下等。
缺铁性贫血饮食注意什么?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猪肝、畜禽肉类、黑木耳、芝麻、干果等(具体详见下表);
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由于维生素C可将难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容易吸收的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可口服补充维生素C或多摄入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彩椒、番茄、菜花、柑橘、青枣等;限制咖啡、浓茶的饮用,这是由于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和鞣酸能降低膳食中铁的吸收,因此巧克力、可乐以及柿子也应少吃。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能改变铁的吸收、贮存与转运,增强造血系统,对于一些补充铁剂无效的患者可同时补充维生素A。避免钙剂、锌剂、抗酸剂、四环素等与铁补充剂同时服用。
——————
下载微医汇视频app,看网络学术会议直播,看知名专家医学微视频,用碎片时间学习医疗技能,做叱咤风云的精品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