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儿科急诊医生的话疗之夜

作者:吴帅医事评论 07-09阅读:1710次

简要:话疗,话疗多了,急诊医生就变成家庭医生了!感冒发烧腹泻过敏、慢性病患者、甚至可能是疑神疑鬼晚上失眠者——他们只是来开几片安眠药的。这一刻,终于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家庭医生都藏在急诊室!

文/吴帅把话说透彻。

在一位儿科医生的朋友圈发现了这样的图文信息,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在中国,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现象。有数据统计,看急诊的患者中,真正需要急诊处理的不超过 30%。这种儿科急诊室挤进大批不急的患者,比例更高。难道这位儿科同行有如此的感慨——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话疗”之夜!

其次,这会是一种坏现象。大量的非急诊患者排队如长龙,那些真急诊的患者会因此就医时间被延长,容易增加疾病风险,甚至造成意外事故。

话疗,话疗多了,急诊医生就变成家庭医生了!感冒发烧腹泻过敏、慢性病患者、甚至可能是疑神疑鬼晚上失眠者——他们只是来开几片安眠药的。这一刻,终于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家庭医生都藏在急诊室!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批判过这种现象——大医院专科医生把基层全科医生的活都干完了,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焉能不累?

最好的医疗是熟人医疗,但在中国,现在集体呈现的是陌生人医疗。医生和就医者都是陌生人,陌生到毛骨悚然。在这种极度陌生和极端不信任背景下,就医者爱挤大医院和急诊室,就非常容易解释了——如此折腾是为了买一个平安。当大医院医生和专家说——你没事!就医者心里的石头才落地,很多时候,他们仅仅需要的只是这样的一句话!

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出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门诊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1.4%,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6.2%。这两个患者满意度指标都比2013年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高。与国际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比较,也不逊色。比如,英国住院病人2014年的满意度是84%,而同年国内的住院病人满意度为96.2%。

但另一个负面的数字是,65%的医生认为其工作负荷过重,仅有34%的医生反映睡眠是充足的;35.8%的医生觉得身体还不错,15.4%的医生有时间锻炼身体。

因为太累了,所以又衍生出这样尴尬的数据——有8成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医生们普遍对当下执业环境很不满意,医生流失现象愈演愈烈。急诊医生,尤其是儿科急诊医生,更是成为医荒最严重之地。多家医院,曾经因为医生不堪重负导致的离职,造成了儿科急诊的停诊!

在一个“患者满意度”和零投诉视为重要标准的评判体系下,医生能劝离这些非急诊病人们?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全科医生的工作,不是我急诊医生的活吗?!

这几乎不可能,因为你活在当下啊!

于是,接棒急诊,儿科成为另一块医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