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泡腾片致18个月幼儿失去生命,只因一个家长最常犯的错误!

作者:孩子王童姐育儿 09-16阅读:2064次

近日,央视纪录片《见证》之“药案寻踪”节目中,18个月幼儿因为家长错误方式服用泡腾片导致窒息身亡的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这则新闻最早在2014年底被曝光,18个月大的宝宝因感冒发烧去医院就诊,医生给孩子开了“娃娃宁泡腾片”。回家后,这位妈妈却直接将直径约6毫米的泡腾片塞进孩子嘴里,喂水给孩子吞服,仅10多秒,孩子便出现剧烈抖动、咳嗽、嘴唇发紫的情况,家长以为孩子只是噎住了,经过催吐、拍背后无果后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然而,孩子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儿童患病数量占患病人数的19.3%,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约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

儿童各方面发育尚不成熟,也正因如此,用药安全更需引起重视。

1.药不是万能,要对症,要适量!

我们知道,用药通常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给孩子用药更是如此。首先,不能在未确定病因的情况下随便给孩子用药,药不对症一方面会延误病情,同时也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断,甚至会对孩子身体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其次,“吃点药防病”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些治病的药,例如最常见的板蓝根,并没有足够的研究表明能够起到“防病”的作用,没病千万别乱吃。

此外,很多家长往往带孩子时会陷入紧张情绪,孩子稍有咳嗽、打喷嚏,就忙不迭地用药,这也是不可取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战胜“小毛病”,切莫把药当成孩子的“糖果”。

2.拿药别急走,多问问医生怎么吃!

一些医院会设有专门的用药咨询台,可以咨询专业药剂师。一定要在用药前弄清服药的方法、剂量、次数,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什么时候需要调整剂量或者停药等。如果孩子有过敏或者有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在开药前告知医生。

此外,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剂型,最常见的是液体剂和片剂,而胶囊因为较难吞咽,一般是最不受欢迎的剂型。不同剂型服用方法不同,一定要看清楚说明,按正确的服用方法服用。例如,新闻中的泡腾片,直接放入口腔服用极易发生危险,而肠溶片剂如果直接融化后服用,易被胃酸提前分解影响药效。

3.药品包装盒、说明书,千万别乱丢!

中国科协曾对全国 27 个省 (区、市) 城乡居民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 87% 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 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 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 26% 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药品里的说明书上会详细记录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副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在服药前要充分了解。另外,药盒上一般会标有用量(一些医生也会在药盒上标注用量)和有效期,这些都是重要的用药信息,千万不要乱丢。

4.别因怕麻烦,省去用喂药工具!

现在很多儿童用药的包装当中都会附送滴管、量杯等,可以非常方便准确地知道服药的剂量,也能更方便地给孩子配药或者喂药。别因“怕麻烦”省去使用计量工具,单凭感觉或目测估计剂量,造成服药剂量的偏差,影响治疗效果。

5.药品合理存放,远离孩子活动区域

一般来说,药品都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合适的存放条件可以防止药品失效。同时,药品要远离孩子的活动区域。儿童因误食药物造成的悲剧屡见不鲜,家长要提高警惕:

① 无论何种药物,哪怕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西瓜霜,也请放置在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要知道,即使是对成人无副作用的药物,被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吃下后,后果也很难预料。

② 另外,家中有病人时,服药后请一定要将药品放好,不要放在桌子上。

③ 有毒物品切勿放在饮料瓶或杯中。饮料瓶和杯子,给孩子的第一印象就是,里面装着吃的。所以请避免拿这些容器装有毒物品,比如汽油、洗洁精等等。

④ 尽量选择儿童难开启的包装产品。市面上会有一些防止儿童开启的容器,或者有些成人药品营养品的包装也会有防儿童开启设计,可尽量选择这些产品。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