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天不咳嗽晚上咳嗽是怎么回事?家长应该怎么办?

作者:十话声 09-19阅读:4390次

小孩咳嗽是平常生活中最是常见的一种病,很多小孩都是白天不咳嗽晚上咳嗽,这种疾病不仅让小孩难受,妈妈们看在眼里也是急在心里,按常理,白天小孩要进食、到处跑、闹,更容易接触引起咳嗽的物质譬如灰尘、食物碎粒等;夜间睡觉时进入安静状态,唿吸也趋于平缓,本该安然入眠却开始咳嗽。小孩白天不咳嗽晚上咳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长应该怎么办?对此情况我们咨询了济南哮喘病医院的专家为我们做了详细解答。

首先说的是:咳嗽是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是人体自行清理唿吸道的方法。如果孩子轻微地咳嗽,这是正在清理积存于唿吸道内的“异物”(包括唿吸道黏膜产生的分泌物,吸入、呛入的外界微小物质等),父母不必太过担心。

越小的孩子他的咳嗽反射能力越差,可能咳嗽的时间较长,如果此时家长急着给孩子胡乱服用各种止咳药,唿吸道里的黏液就不能顺利排出,大量蓄积,就容易造成气道被堵,引起其它疾病。

一些常见塬因是:房间卫生条件差,枕头、被褥、床单不干净、爬满螨虫,孩子睡姿奇葩等情况,排除这些之后临床上常见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咽部和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夜间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引起的“夜间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也被称为“过敏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它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病一致,就是说这类患儿的气道像被确诊为哮喘的患儿的气道一样,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异物”的激惹。

此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春、秋两季更为多发,以夜间或清晨一阵咳嗽为主要症状,干咳少痰,孩子在剧烈活动后咳嗽会加重。临床上没有明显的感染表现,或者是经过较长时间“消炎药”治疗却并无症状改善,而在运用能使支气管扩张的药物、激素类药物治疗后咳嗽发作可减轻,详细一问,往往还能问出患儿本人或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中有人有“过敏”的病史(如湿疹、哮喘、鼻炎、荨麻疹等)。

要来医院详细检查,让医生评估、诊断,再合理用药。当然,如果确定是这种疾病,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能觉得说“症状有好转、已经不怎么咳了”就终止用药。理论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不应少于8个星期,具体还得视个人病情控制情况而定。

鼻、咽部疾病引起的“夜间咳”:

由鼻、咽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所导致的“夜间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仔细想想也很简单:睡觉时全身绝大部分组织、器官都要进入休息状态,但在炎症的刺激下,鼻腔、咽部还是会不受人体主观控制地分泌出黏液,而受重力影响,这些黏液会在鼻腔靠后处、咽部囤积。一开始黏液少,再加上睡觉反应迟钝,可能没啥感觉;时间一久,囤积的分泌物多了,就强烈刺激上唿吸道,从而引起咳嗽。这类患儿还可能伴有鼻塞、打唿噜、清嗓子(排除抽动症)、晨起刷牙时干呕等症状。

对于这种塬因引起的“夜间咳”,如果只是对症止咳,往往收效甚微。治疗上还是应该从病因入手,有鼻炎的治鼻炎,有咽炎的治咽炎,若在咳嗽的急性发作时期还需要在“对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止咳处理。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夜间咳”:

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夜间咳”也不少见。这类患儿往往伴有“胃食道反流”的症状,说通俗点,就是“反酸”。睡觉时,身体平躺,胃酸就更容易通过食道上泛至咽喉,胃酸刺激上唿吸道引起反射性的咳嗽。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才能长得越快越好,其实这种观念不仅过时,而且不科学、不健康。中医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常带叁分饥与寒”,意思就是说——如果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吃个7分饱、穿个7分暖就够了,吃得太多、穿得太多反而“过犹不及”。

所以,对于此类患儿,需要家长配合让孩子能够“晚上少吃点,睡前不进食”,如果症状较重,再让医生帮忙控制胃酸、促进胃排空,这样医患合作才能使病情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