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知识大全,新手爸妈快收藏!

作者:唯儿诺美式儿科 10-09阅读:2721次

薛春琴 唯儿诺丨儿全科医生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美式儿保服务、新生儿护理、儿童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在月子会所查房时,经常会遇到有黄疸的新生儿,也经常会被家长问到宝宝为什么会黄疸,宝宝的黄疸是否严重,需不需要去看诊,以及怎么治疗等问题,故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的皮肤或粘膜发黄,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的。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超过正常范围,在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一般是不严重的,生理性黄疸可见于90%的新生儿,大多在出生一天后出现,三至六天达到高峰后下降,到二至三周左右消退。

但当某些疾病或损伤、感染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排出过少时,就会出现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往往出现早、程度重、不易消退,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胆红素脑病,造成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痉等后遗症。

胆红素脑病听上去很可怕,但实际上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家长不需太过担心。如果孩子出现黄疸,家长只需正确应对,注意观察,发生可疑情况及时就医就可以了。

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解下正常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主要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正常儿童每个人每天都有红细胞产生,同样的,每天也有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血红蛋白经一系列反应形成胆红素,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后,通过胆道进入肠道,大部分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有一小部分在肠道吸收而再次进入血液。

宝宝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时,是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需要血管中有较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当宝宝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供氧量充足,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而且刚出生后宝宝的红细胞寿命比较短,因此短期内就会有较多的红细胞需要被破坏掉。宝宝的肝脏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能力处理这么多胆红素。宝宝的肠道功能也不完善,大便排出延迟或排除量不多,而经肠道再次吸收的胆红素相对较多。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

哪些黄疸宝宝需要及时就医?

黄疸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家长需要重视:

1、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一天后出现,过早出现黄疸提示宝宝可能存在母婴血型不符等情况。这个时间出现黄疸的宝宝一般还在医院内,医生和护士会关注这个问题的。

2、黄疸很严重

黄疸波及到膝盖或膝盖以下皮肤,黄疸呈柠檬黄色或橘黄色,或出现眼白很黄。

3、黄疸持续二至三周以上仍未消退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两周左右会消退,早产儿会持续三周左右。如果黄疸长时间不退,需要让医生检查后分析下原因。

4、黄疸有所好转后又上升,或有大便白色等情况。

这些表现提示宝宝可能有引起黄疸的其他疾病,需要及时就诊明确黄疸原因。

宝宝有尖叫、哭吵、发热、喂养困难、很难安抚、不易被叫醒,颈部或身体向后弯曲等情况。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分为两类,即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性黄疸

大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主要由于出生后早期喂养不足,导致肠蠕动缓慢、胎便排出不及时,从而造成胆红素排出延迟和重吸收增加,造成的黄疸明显。应对母乳喂养性黄疸,关键是增加喂养量,一方面让宝宝多吸吮以刺激母乳分泌,另一方面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提高母乳喂养效率,必要时可添加配方奶,以保证摄入足够的奶量,胎便顺利排出。但如果宝宝黄疸很严重,体重下降多,一般情况不好,需要尽早去看医生。

母乳性黄疸

一般在生后1周左右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母乳性黄疸的胆红素数值通常不会很高,但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要到宝宝出生后2-3个月才能完全消退。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干扰胆红素代谢有关,但这一点并未完全证实。

母乳性黄疸目前并没有确诊的方法,只能由医生通过综合分析宝宝的日龄、胆红素的数值、黄疸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规律、宝宝的精神吃奶大小便等一般状况,以及排除妈妈孕期和宝宝的疾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母乳性黄疸其实是一个临床诊断,是临床医生经过分析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所做的一个可能性的判断。

一般母乳性黄疸对宝宝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但也会有极少部分宝宝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如果宝宝黄疸明显,需要定期到医生处随访,必要的时候需要医学干预。母乳性黄疸的宝宝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是不影响常规疫苗接种的。

新生儿黄疸如何检测?

如果想要明确宝宝的黄疸有多深,严不严重,需要检测胆红素值,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经皮胆红素测定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优点在于无创、操作方便、无痛苦,缺点在于结果不够准确,尤其在胆红素水平较高时误差较大,容易低于实际水平,因此通常只用于筛查。当经皮胆红素值偏高时,应该进一步取静脉血查血清总胆红素来确认。血清总胆红素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目前所有针对黄疸的干预标准都是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来制定的。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这里所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胆红素升高本身的治疗。目前明确对黄疸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光疗和换血。光疗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蓝光,也可以用绿光或者白光。光疗的原理是光照可以改变胆红素的结构,可以使胆红素加速从体内排出。光疗的常见副作用有发热、腹泻和皮疹,但通常比较轻微,停光疗后即可恢复,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换血疗法可以直接置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通常用于光疗失败、严重溶血症或者出现胆红素脑病表现的黄疸宝宝。

光疗在国内一般都在医院内进行,宝宝需要住院,用蓝光灯照射治疗,通常宝宝是在暖箱中接受光疗的。国内有些医院和国外还有“蓝光治疗毯”,在国外,对于黄疸指数不是特别高、一般情况好的宝宝,还可以把“蓝光治疗毯”租回家,在家接受蓝光治疗。

蓝光灯治疗中

蓝光毯治疗中

新生儿黄疸治疗有哪些误区?

口服茵栀黄

吃茵栀黄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之前还有静脉滴住茵栀黄的用法,去年8月中国药监局发文,禁止将茵栀黄注射液用于新生儿婴幼。今年8月药监局要求在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中,标明其副作用有腹泻、呕吐、皮疹等情况。另外,茵栀黄成分复杂,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经过严格验证,所以不推荐用于黄疸宝宝。

晒太阳

太阳光中含有蓝光和绿光的成分,因此晒太阳确实能够降低胆红素。但晒太阳不是很安全,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对宝宝的眼睛和皮肤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美国儿科学会的意见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射。而且太阳光中还有红外线,具有升温作用,宝宝光着身子晒太阳,维持正常体温是个问题。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

前面提到过,一般母乳性黄疸对宝宝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所以绝大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宝宝没必要停止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性黄疸的胆红素指标特别高,2014年版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建议是,血清总胆红素指数大于15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胆红素指数大于20时,则加用光疗。

口服益生菌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口服益生菌有利于退黄。

宝宝得了黄疸,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太着急。坚持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处理,一定会尽早恢复健康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