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护理的七大误区,99%的妈妈都犯过错

作者:无忧育儿说 10-10阅读:1135次

宝宝遭遇秋季腹泻让妈妈很头疼,一旦做法不当,还会让宝宝的病情更加严重。秋季腹泻护理误区大盘点,看看妈妈们常踩的雷有哪些。

误区一:腹泻是着凉了,要捂紧

当宝宝患上急性腹泻病(特别是秋冬季腹泻)时,一般会同时伴有发热、流涕、轻咳等“感冒”症状,往往表现哭闹或烦躁不安,面色红,皮肤潮红,弹性较差,口唇黏膜干燥,尿量减少,医学上称为脱水热,系因患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这时候保暖过度可加重病情。

对策:首先,爸爸妈妈要脱去宝宝身上过多的衣服,这样有利于帮助其降温。要注重补充水分的摄入,并且增加喂水的次数,只要体内补充足够的水分,患儿的体温通常可在12~24小时内降至正常的范围。

误区二:给孩子禁食

腹泻时婴幼儿饮食减少,但宝宝营养的需要相对较高。如果治疗时营养补充不足、限制饮食太严、禁食时间太长,就会引起宝宝营养不良,加重病情或导致病情迁延。

有的妈妈遇到宝宝腹泻,就不让或不敢再给宝宝喂奶,只喂点开水、米汤或稀饭,人为地造成婴儿饥饿,这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做,宝宝的营养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还可能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

对策:腹泻宝宝应继续饮食,保证营养,以补充疾病消耗,满足身体需要,有助于腹泻的康复。奶类制品是最适合宝宝消化和保证营养需要的食品。

误区三:不给孩子喝水

婴儿腹泻时,从大便中丢失较多的水和电解质,加上呕吐、少饮,很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所以给腹泻宝宝充分补给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的关键。

一些年轻妈妈见到宝宝解水样大便,误以为喝水多了,就不敢再喂水,这就容易产生失水多,补水少,加重身体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对策:腹泻宝宝一定要充分补给水和电解质。一般每天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约100毫升,其中加糖2克、盐0.5克。根据宝宝需要随时口服。宝宝如有呕吐仍可少量多次喂饮,把胃清洗干净。宝宝在呕吐停止后,就可以喂哺奶类。宝宝如果失水严重,还应该从静脉补充液体。

误区四: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有不少宝宝的腹泻是由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病毒性腹泻用抗生素治疗也是无效的。

而在实际生活中,宝宝腹泻时几乎都会用上不同的抗生素,少则1种,多则2~3种,有时采用口服药物,有时采用药物注射。

年轻的父母往往“病急乱投医”,今天给宝宝用这种抗生素,明天又换另一种药物,造成抗生素应用过多过杂,不但不利于腹泻康复,还可能发生抗生素诱发的腹泻,加重腹泻的治疗困难性、复杂性。

对策:一般来说,比较轻的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尽量不要应用抗生素。如果非用不可的话,只用一种抗生素就足够了。

误区五:随意用止泻剂

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止时,会急着要医生赶快用药,把腹泻止住或者自作主张购买止泻药给宝宝吃,结果不但腹泻没有止住,还可能加重病情。

其实,腹泻、呕吐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排除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这时治疗的方法不是急着去止吐、止泻,而是应该补充因呕吐、腹泻引起的机体脱水和营养不足。

对策:不能随意给腹泻宝宝使用止泻剂,尤其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洛哌丁醇等。

误区六:给孩子注射静脉补液

秋季腹泻的宝宝水样泻明显,家长看到宝宝的如此排稀水便,担心宝宝会脱水,会向医生要求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不仅会增加宝宝的痛苦,而且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对策:多数秋季腹泻没有脱水或轻度脱水,口服补液就行,不用静脉补液。如果秋季腹泻引起中重度脱水,口服补液不能纠正,医生会让宝宝接受静脉补液。

误区七:不注意寻找病因

宝宝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应注意寻找腹泻的真正原因。特别要防止发生治疗不当或失误造成的腹泻迁延不愈等情况。

有些妈妈不注意寻找宝宝腹泻的病因,就诊时碰到医生比较忙、查问病情不够仔细,或者有的医生只注意用药,不注意调整宝宝饮食等,都会影响腹泻的治疗效果。

可能造成迁延性腹泻的病因

(1)抗生素应用过多、过杂、过久,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2)营养补充不足造成的饥饿性腹泻。

(3)禁食太久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