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郎中成都小儿推拿知识分享:超全的小儿推拿穴位详解

作者:成都小郎中 10-13阅读:3564次

小郎中温馨提示:不少小孩因为心神胆小,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受到惊吓,有时候哭闹起来怎么都哄不住,这必要宝宝在平时加倍庇护好孩子的心神。月嫂在护理时,可以给孩子多做做按摩,对庇护孩子心神很是有效哦!

小儿吃惊的按摩: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操纵: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100~300次。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主治:心经有热,惊风,夜啼,潮热,口舌生疮,实火牙痛及一切实热证。

操纵: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称揉总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称掐总筋或掐揉总筋。揉100~300次,掐3~5次。

操纵: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边沿,经小天心穴推运至拇指桡侧缘指尖。100~300次。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操纵:使小儿大鱼际表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

作用:通窍散结,通顺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改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操纵:将小儿食指牢固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100~500次。

阐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消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纳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爆发,应采纳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减退,对剧咳也可减缓。但对得了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目赤,昏闭,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精宁

穴位:心腧位于第五胸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这个穴位可以这样找,肩胛骨中央的脊柱骨起,左右旁开两横指

捣小天心

20次

穴位:小天心在手掌面大鱼际和小鱼际交代处的凹陷中。这个穴位很好找,使宝宝小指螺纹面和拇指螺纹面相贴,凹陷处立马可以看见。

做法: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手,用另一只手的中指弯曲(别的手指蜷起),然后像敲锤子一样敲击孩子的小天心20次,节拍迟钝有力,力度以孩子担当为准。

作用:小天心是清热震惊、安神明目的特效穴位,主治孩子惊风、夜啼、焦躁不安等症。

小天心

2猿猴摘果

20-30次

穴位:用食指中指夹住孩子两耳尖向上提拉20-30次,然后再夹持两耳垂向下牵拉20-30次。

作用:这个复式伎俩宝宝比力容易担当,对付孩子因吃惊吓致使的啼哭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猿猴摘果

3拍心腧

30次

做法:用右手手掌心轻轻拍孩子的背部心腧穴30次

作用:镇惊安神

拍心腧

4掐按精宁、威灵

3-5次

穴位:精宁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的裂缝间;威灵位于手背第2、三掌骨的裂缝间。这两个穴位可以这样找,先定位下孩子的外劳宫穴,手心正对的便是外劳宫穴,再从外劳宫往两旁数掌骨便可。

做法:用两手拇指指甲适度用力,快速掐按这两个穴位3-5次。

小儿按摩的益处

胜过家庭大夫

给宝宝做按摩,最紧张的作用其实便是未病先防。通过按摩,让孩子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均衡,正气充沛,从而不抱病、少抱病,促成康健发育发展。

亲情疗法,抚慰孩子心神

打针吃药和和顺的双手推拿,这两种感受真是大相径庭。这种精神上的抚慰,对孩子病愈的作用,其实是很是庞大的。小儿按摩不但是一种自然式的疗法,更是一种亲情式的疗法。

延伸阅读:超全的小儿按摩穴位详解

1、脾经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纵: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标的目的为补,逆时针标的目的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阐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成作用;②可以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以使胃卵白酶排泄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纵: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阐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消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纳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内外。

3、心经

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纵: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

主治:小便晦气,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4、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

清肺经

操纵: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伤风,发烧,咳喘,肺炎,肺虚,自汗,冷汗,便结等症。

阐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消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妥,多见腹泻加重;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减缓后,应停用。自汗、冷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5、肾经(肾水)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不停线。

补肾经

操纵: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100~500次。

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

主治: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

6、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不停线。

补大肠

清大肠

作用: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

主治: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阐明: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减缓后改成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

7、小肠

位置: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不停线。

利小肠

操纵: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别的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表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100~500次,若零丁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八、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壤处。

捣小天心

操纵: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后背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

主治:伤风发烧,神昏,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晦气,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九、阴阳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纵: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100~300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均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伤风发烧、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10、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备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伤风发烧、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11、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

操纵: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掐3~5次。

作用:清热除烦,泻心火。

主治:一切热证,发烧,口渴,心烦不宁,就寝不宁,口疮,目赤,小便晦气。

1二、内八卦(内八方)

位置: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画圆,内八卦即散布在该圆上。

操纵: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标的目的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标的目的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纵时应挡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作用: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

主治: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焦躁不安等。

13、四横纹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壤处。

操纵: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来回推之或掐之,称清四横纹(推四横纹)或掐四横纹;推四横纹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每个横纹推50~200次(独穴用需800次)或掐5~8次

作用:调中行气,和睦血,消胀满,退热除烦,散瘀结,引脏腑之热外行

主治:腹胀,口疮,唇裂,伤食,疳积,食欲不振等。

阐明:四横纹为本派经常使用穴之一,经常使用于消腹胀,治口疮,尤其以治疗上下唇的溃疡面结果好。

14、小横纹

操纵:令小儿掌心向上,术者以右手中指揉之,称揉小横纹。100~500次。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一切咳喘证,口舌生疮。

阐明:本穴对呼吸系统疾病结果好。

15、肾顶

位置: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操纵: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顶。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冷汗,解颅、水疝等。

16、肾纹

位置:小指掌面末节横纹处。

操纵: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纹。100~500次。

作用:散瘀热,引内热外行。

主治:目赤,热毒内陷,内热外寒,高热伯仲凉等。

17、运水入土

位置:自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至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沿手掌边沿成一条弧线。

作用: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多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疳积等。

1八、运土入水

位置:自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沿手掌边沿成一条弧线。

操纵:自拇指桡侧缘指尖起头,沿手掌边沿,经小天心穴推运至小指掌面指尖。100~300次。

作用:清脾胃之湿热,补肾水之不足。

主治:多用于新证、实证,如湿热内蕴所致的少腹胀满、泄泻、痢疾、小便赤涩等。

1九、总筋

位置:在掌面腕横纹的中点。

作用:泻热散结,通调周身气机。

阐明:本穴为治疗口疮主穴之一,尤其对舌尖及舌面口疮糜烂疗效好。

20、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至肘横纹中点(曲泽)成不停线。

清天河水

操纵:

1.清天河水: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前臂及本领,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并拢,用指面向心标的目的推之,即自总筋穴推至曲泽穴,称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为补,唯独天河水向心推为清)。该穴经常使用清法,100~300次。

2.大清天河水:在前臂掌面,由内劳宫推至曲泽穴,称大清天河水。拿法、推法同上。100~300次。

3.打马过天河水:拿法同上,术者先以右手中指运内劳宫,再以食、中二指的指端蘸凉水,自总筋、内关、间使循天河水向上弹打至洪池穴(曲泽穴)。请存眷公家号针灸刮痧拔罐刺血,各类中医特技都在这里。各穴弹打3~5下为一遍,共弹打3遍为1次治疗。

作用:清热除烦,镇惊,泻心火,利尿。

主治:外感发烧,口渴,口干,焦躁,夜啼,就寝不宁,口疮,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涩等一切热证。

21、三关(上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不停线。

推三关

操纵: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伯仲凉等。

2二、六腑(退下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不停线。

推六腑

操纵: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用等。

23、乙窝蜂(一窝蜂)

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乙窝蜂

乙窝蜂

操纵: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内外,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感冒伤风,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阐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24、外劳宫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阐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请存眷公家号针灸刮痧拔罐刺血,各类中医特技都在这里。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25、二马(二人上马,上马)

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揉二马

操纵: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别的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裂缝加大,利于穴位操纵,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100~500次。

作用:补肾潜阳,引火归原,行气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小便闭塞,淋证,痰湿,咳喘,牙痛,睡时磨牙,久病体虚,夜啼,消干性啰音。

26、威灵

位置:手背外劳宫旁,第2、三掌骨之间。

中指揉威灵

操纵: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称掐揉威灵或掐威灵。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开窍醒神,清脑,止抽搐。

主治:急惊暴死,不省人事,头痛,高热神昏,为急救要穴。

配穴:掐威灵配掐人中、掐十宣、掐仆参、掐精宁——用于急救。

小郎中官微温馨提示:不少小孩因为心神胆小,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受到惊吓,有时候哭闹起来怎么都哄不住,这必要宝宝在平时加倍庇护好孩子的心神。月嫂在护理时,可以给孩子多做做按摩,对庇护孩子心神很是有效哦!